“以审判为中心”框架下检察职能的调整

来源 :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既是对过去以侦查为中心的“侦查中心主义”刑事诉讼实践的矫正,也是对以案卷为中心的“卷宗中心主义”的转型,更是为进一步摆正侦查、公诉和审判机关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以审判为中心的科学、合理的诉讼结构。这对检察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检察机关原有的司法理念和工作模式将会受到冲击,如何调整检察职能,是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实质内涵
  全会决定:“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段论述,明确了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方向、目的和措施。过去的刑事诉讼制度是以侦查为中心,过分强调侦查在诉讼中的地位,侦查阶段就决定了被告人的命运,侦查的结果决定着审判结果,严重违背了现代刑事法治原则。而这次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实现从“以侦查为中心”到“以审判为中心”的根本转变,使刑事诉讼制度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目的是让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考验,最大限度地避免冤错案;措施是检察机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通过充分行使各自的诉讼权利,按照法定的程序,通过举证、质证,将证据置于法庭之上,并由法院根据控辩双方的意见以及案件的证据情况,最终做出有罪与否的判决。由此可见,“以审判为中心”是对宪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其中的“审判”,在公诉案件刑事诉讼程序中居于中心地位,并成为决定性环节,强调的是庭审的决定作用和法官的主体地位,使控辩双方的地位更加平等,对抗性更加强化,更好地发挥审判权最终判断功能。但是,“以审判为中心”并不是要忽视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相互协作与配合,庭审作用的发挥,还是要以侦查、起诉、辩护环节的成效为基础,不能只强调庭审的重要性而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二、“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机关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和审查起诉这三项工作,因为以审判为中心要求侦查、起诉服务于“审判”这个中心,而这三项工作正是审判前的服务性工作。
  (一)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要求实现庭审的实质化,提高审判质量,使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可见,庭审的核心就是对证据的进一步审查。现阶段,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或者说取证方式适用的是“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来获取口供、证言等言词证据,以此带动全案侦破。这种侦查模式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就暴露出明显的弊端,难以有效应对犯罪嫌疑人翻供和庭审严苛的质询。这将颠覆检察机关传统的侦查模式。
  (二)对侦查监督工作的影响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强调审判程序才是中心,调查和确认案件事实的重心在法庭审理阶段,这对侦查监督工作特别是批准逮捕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前的侦查监督工作中,审查逮捕的案件证据质量差、入罪门槛低,公安机关在“构罪即报捕”的思想影响下,将大量明显不符合逮捕标准的案件提请批准逮捕,检察机关证据审查方式偏重书面审查,仅关注“在卷证据”,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只是通过分析论证即作出批捕与否的决定,而不注重核实“在案证据”,不注重听取多方意见,不积极引导侦查取证。这种单纯书面阅卷审查的办案方式,忽视了对客观性证据和全部在案证据的审査,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相背离。所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必将给侦查监督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带来变化,要求从过去的封闭坐堂办案变为主动开放办案,从过去的事后监督变为更加重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从单纯的监督纠错变为防范诉讼风险。
  (三)对审查起诉工作的影响
  1.审查任务更加繁重。“以审判为中心”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但其对诉讼资源和时间上的投入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充分地实现程序正义,公诉部门要强化审前调节职能,要认真研究如何正确行使起诉裁量权,包括如何完善不起诉制度,对达不到起诉标准的案件在审前依法进行分流,完善多元化的案件处理机制,通过“司法漏斗效应”(对于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由于一些案件未能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在起诉和审判阶段继续地被排除到刑事诉讼程序之外,这种过滤处理被称为“司法漏斗效应”)的处理,履行好对犯罪的追诉职能。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应有之义。
  2.公诉质量要求更高。“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庭审中控辩对抗的加强和证据规则的完善,庭审成为定罪量刑的主要和决定性阶段,审判者的一切心证(心证是指法官心证,是法官通过裁判文书公开法官被说服的过程,包括公开事实形成过程中各种影响法官心证的主、客观因素如常识、经验、演绎、推理等,表明法官在认定事实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受证据规则的约束,使裁判获得画龙点睛之用。)均应当来自公开进行的法庭审理活动。这必然要求公诉检察官更新刑事司法理念,进一步提高公诉质量。
  3.侦诉关系将更加紧密。我国原有的刑事诉讼模式实际重心在侦查阶段,公诉的职能很大程度上从属或依附于侦查职能,这种侦诉关系不但不利于保障人权,也不利于在审前阶段形成合力。“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审判阶段是诉讼活动的中心环节,控辩双方的对抗会更为激烈,承担追诉责任的侦查、起诉一方只有更为紧密地结合,才能形成合力,有效查明案情、打击犯罪。
  三、以审判为中心带来的职能调整
  (一)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调整
  1.侦查理念上的转变。以审判为中心,要求所有定案证据都要在审判中提交和质证,所有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项都要经过法庭辩论,法官的判决完全建立在法庭审理的基础之上,被告人的辩护权及其他诉讼权利必须得到充分保障。因此,自侦部门要摒弃职务犯罪侦查权力独大的本位思想,采取尊重权利的规范式的取证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从初查到侦结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各项规定,最大限度地克服违法收集证据、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确保每一份证据都能在法庭上经得起控辩双方的质证。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企业档案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企业在管理、经营和生产等各方面运行过程中的
本文将经济开放因素区分为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两个层面,运用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970-2010年的数据,分析经济开放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
本文介绍了《数据结构与算法》实训教学方案的改进和建设实践.通过设计实训项目,丰富了实训内容,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梯次配置不同难度的实训任务,合理设计实训流程,使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要求合理控制土建工程造价,其不仅可以推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实现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建筑业中造价控制作为行业生存的关键,也对市场竞争有着较大的意义.本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也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由单一不断多元的发展了起来.目前,我国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推动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稳定向
他是中国自动控制学科和自动控制教育的开拓者,他组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化进修班,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自动控制系,参与筹建了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立了紧密结
期刊
社会管理创新就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
根据不同物质光反射特性的差异 ,论述了如何对光滑客体上重叠指印进行分离拍照 ,使其由重叠指印分离为单个指印 ,以达到消除重叠纹线相互干扰 ,清晰显现单个指印的效果。 Ac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公共执行 反垄断执法机构  作者简介:罗欣媛,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29一、反垄断法公共执行制度的法理探析  (一)反垄断法公共执行制度
“文化大革命”--这场20世纪中外罕见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历史话题,也是学术界长期的研究热点.而对于“文革”起因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深化国史和“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