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纪念专辑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7986年,本刊前身《诗歌报》携手《深圳青年报》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活动。这次大展共发表了64个诗歌流派、700多位诗人的作品和宣言,对正处在蓬勃生长期的第三代诗歌进行了一次空前的集结与展示。这次大展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以最具異端性的作品和言论,打破了当时僵化保守的文化和出版体制,让当代诗歌的新生力量得以冲出冻土,自由生长。大展是一块里程碑,从那以后,更为真实、更加生动、更具现代性的诗歌写作逐渐成为诗坛的主潮。大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功能和激励作用,中国当代诗歌创造的潜能藉此得到巨大激发。大展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辉煌时刻,铭刻着当代诗歌写作者最美好的青春集体记忆。当然,对于本刊来说,它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依然在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本刊曾干2006年11期出版“大展”20年纪念专刊,如今我们再次推出一个专辑,来对这个重要诗歌史事件加以纪念和评论。本辑推出的三位作者徐敬亚、姜诗元、陈东东均系当午大展的策划者或参与者,30午后,他们会对大展各有什么样的回忆和评价呢?值得我们关注。
  ——刘康凯
  投稿邮箱:lerkai@163.com
其他文献
走近诗人孙启放,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身上包含了诸多的对立与分歧。比如:他是学数学出身的,却一生与诗结缘,而在我看来,诗与数学的距离,就像两个星系一样遥远;再如他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十年后中断,过了几近二十年又再续诗缘,而在我看来,二十年漫长得就像前世与今生。他气场强大又温文尔雅,激情满怀又老成持重,品味精细又不拘小节,趣味古典又观念现代……更奇妙的是,他能够很自然地把这一切融合到
我,职场小鲜肉一枚,每月小米略有富裕。毕业一年,就在同龄人还在愁找工作时,我已经在一家省会城市的杂志社做起了编辑。看到这些,你一定会觉得我肯定有什么背景,我承认有“后门”,这在单位所有人都知道。可是,你们知道我这道“后门”也是有自己的故事的。  生活巧克力  2015年3月,临近大学毕业,我们都纷纷开始为自己寻找一个好“娘家”。对于我们这种“素人”来说,生路只有一条——自食其力。没有颜值、没有经验
面对国内医院物资紧缺的情况,我了解到的德国华人团体里反应最快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和武汉大学校友会,在医院物资紧缺信息公示一小时内就成立募捐小组,这两所高校的附属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和人民医院等,都是最早收治病人的一批医院。  境外采购困难重重,最大问题的有三个:资金、货源、物流。虽然我们的捐款通道已经打开,但是从资金筹集、到账到提现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为了抢时间买物资,几乎每一单境外采购都
诗歌——经由语言文字结构组织起来的文体之一,不同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文本样态。在我的语境中,文本样态是指文本呈现出的综合形象。其中包括意象的形态结构、语言的表述形态、主旨的呈现方式、形式的安排组织……总之.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形象即是文本样态。作为创作行为的诗歌样态,不能被简化成一种缺乏丰富性和包容性的规则和模式,而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多样化中.有没有主导性的因素存在?这是一个值得勘探的学术问题。这
1.安德伍德一号被认为第一台现代打字机,这是因为这台打字机与以往的型号不同,它在打字时,结果是所见即所得。它确立了打字机的标准以及风范。  2.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出现在17世纪晚期,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发明。  费尽思量寻藏品  谈到楼前的“美女”小火车时,机电学院2016级辅导员李直老师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她的前世今生。与“美女”的相遇,源于
对全世界的大学生而言,泡图书馆几乎是日常功课,温暖舒适还有WiFi的图书馆简直是第二个家。但谁能想到,如今以“拼命读书,疯狂玩乐”为宣言的普林斯顿大学,从前也只做到了宣言的后半句,前半句因为图书馆太low而没法做到。书少、地儿小,还常遭火烤——这就是普林斯顿最早的图书馆的全部。不过,靠着几代人的努力,普林斯顿的图书馆从一个小小的阅览室,发展到现在多达15座的分馆,甚至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
我把魏则西的新闻发给朋友看的时候,跟他聊了很多。末了,他说了一句:“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一个医学生的焦虑。” 我想了想,没有否认。  果壳网的文章《免疫疗法,你需要知道的真相》里,一名生物医药行业的从业者提到,现在看到的癌症免疫治疗宣传极有可能是骗局,但真正的免疫疗法是一个颇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向。  十多年来,一些关于黑心医生的报道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在舆论的放大作用下,医生的声誉摇摇欲坠。而如
碧扬卡是来华东师范大学交流的德国留学生。  来中国前,我清楚地记得她约我开skype会议。之前与留学生交流,通常用电子邮件,但碧扬卡想来中国前在德国预先收集部分数据,她需要我的指导。之后,我们在网上见过几次面。  到了上海,还没开学,碧扬卡又通过邮件与我预约好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她是那一年我春节后在工作时间里见的第一个人,她急着做项目,所以在假期与她会面。简单寒暄,她翻开笔记本,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
综合性探讨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研究成果的论文并不多见。本文对两种档案学核心期刊《通讯》、《研究》上发表的与档案信息服务相关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  1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1 样本来源。来源: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发表时间:200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主题:综合档案馆/国家档案馆/公共档案馆/档案馆 and档案信息服务/档案服务。  1.2 研究方法、工具。通过阅读论文
捉述藏  一个傍晚  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  他们形同三五只麻雀  在系着夕光的枝叶间  试图用一小片夜色  将自身遮藏起来  其中一个孩子  同伴们都相继离开了  他被独自扔给了等盼  夜色越扩越大  他还在大树后面藏着  他那让人叫惯了的乳名  从此只有一只蟋蟀叫着  等盼意味着孤寂  而无止境的等盼,会萌生  对孤寂的耐受性  那个孩子坚持不动  脸上麻雀般的细小期冀  也转变为乌鸦般的巨大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