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的价值策略:传录的客观性强调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值问题特别关注。为了使《夷坚志》具有补史性质,洪迈有意识地强调素材传录的客观性,为《夷坚志》谋取存在的价值空间。
其他文献
敦煌文献中“逗留(逗遛)”一词,众说纷纭。研究佛经文献可知,释为“缘由”更为合理;敦煌解梦书“表门”一词郑炳林先生释为“坟墓园林之门”,从上下文来看,应释为“旌表墓门之物”。
调查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及学习态度,分析了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1)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教学
《翰林学士集》所录诗作皆标明职官,为考其编年和诗人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学界对该集题名职官、成诗年代等尚存争议。对其q-争议较大的《四言曲池酣饮座铭并同作七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