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都不希望把自己家里不好的事情说出来。kim跟李阳之间不是第一次发生肢体冲突,但她一直隐忍,在孩子面前假装没发生过。“这一次我觉得不行了,不能忍了,因为会误导、伤害我的女儿,让她们以为,男人打女人是应该的、是需要忍受的。”
典型案例
2011年8月31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外籍妻子kim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其遭到家庭暴力并贴出受伤照片。照片中的女子头部、耳朵、膝盖处都有红肿和流血。Kim在其微博上透露,自结婚以来,自己曾经多次遭受家暴。十天之后。李阳在微博上承认家暴一事。
“我们是因为工作相识的,可能真的不浪漫,但也绝对不是他说的,结合的目的只是为了教育实验”,Kim忍住眼泪,“我决定接受采访,其实是为了我们家老大李丽,她同学叫她‘白老鼠’,说她爸生下她,只是为了做教育实验,孩子特别痛苦。老二和老三还小,不太懂这些,但等她们长大了,她们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生我?”
Ki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第一次打我时,我们还没结婚,当时办公室有好多人都看到。后来好多年都没动过手。我怀老二的时候,高血糖,每次去看医生李阳都不在。当时我还在写《突破发音》那本书,有一天说好了,他回来陪我去医院,结果他失约了。我们在电话里吵架,我说我要让你知道违背诺言的代价:《突破发音》的最后4章没有了!
他坐飞机赶回来,我跟老大在做蛋糕。他看了我一眼,没打招呼就去开电脑,发现我把写好的4个章节全部删掉了,马上过来揪我的头发打我。当时我怀孕7个多月了,老大在旁边看着特别害怕。他打了之后马上说抱歉,而且还哭了,抱着我,带我去了医院……
我看他在事情发生后接受那么多采访,心很痛。凤凰卫视那个“一虎一席谈”我都看不下去。李阳说得太多了,说得越多人们越反感。但他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去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给过他建议,一周的时间,没有采访,不出差,我们好好交谈、解决问题。但他不同意,还把我的手机号码给记者,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们有好多的矛盾,自己解决不了,或许我们就要走到被迫用法律解决的地步。
“我放弃了。和李阳认识12年了,我爱他,希望他好。帮助你所爱的人,是你的天性,认识到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是艰难的,现在,我认识到这一点了。”
心理分析
心理专家韦志中说,在婚姻中能够忍受多次家暴的女性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死要面子,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家暴采取隐瞒和容忍的态度,这才导致婚恋中的暴力,虐待可以长时期拖延下去。
经济地位低,丧失自我。一般来说,遭受家暴的女性多数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而容易受制于他人,遭受了家暴,也不敢贸然离开。
性格上逆来顺受,甚至具有自虐型人格。接二连三遭受家暴也没有选择离开,有的人往往会以孩子的成长为由,宁愿选择委屈自己。
李阳的外籍妻子kim,除了具有部分以上特征外,与李阳的冲突,更多的是她需要感受丈夫的关爱与呵护,希望李阳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多花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和孩子,在长达12年的婚姻中,kim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假单亲”的角色,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kim就表示,这些年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带孩子,照顾三个女儿的生活,李阳每个月只回家一两次,更让她伤心的是,李阳对媒体表示,他们的结合是为了家庭教育实验。为此,kim多次与李阳争吵理论究竟对方有没有爱过自己。
对于家暴事件中的施暴者李阳,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家暴并不是一个错误,反而认为“家暴事件让自己的事业发展得更好”。韦志中认为,李阳的行为具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通常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
情绪不稳定、快速变化。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惊慌、恐惧和兴奋,情绪摇摆不定。
显著的分离焦虑。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
冲突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问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
行为冲动。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药物滥用,贪食、斗殴等。
韦志中称,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在童年时期严重缺乏关爱,被忽略甚至被遗弃。或者在童年时期受到虐待。李阳自幼就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在年轻时支援边疆建设,家里人很少团聚。李阳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从来就没有和父亲握手,拥抱过:在自己的眼里,事业比家庭女人更重要。
应对策略
用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家暴
心里咨询师张慧表示,家庭是和温馨联系在一起的,是体验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地方,与之严重相背的暴力,不是家庭所能承载的,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这需要双方都拿出勇气和智慧来面对,来共同改变。
家庭暴力的关键词,是暴力而不是家庭。需改变的一个观念是,这是个人的事,却不是私事,保护自己是自己的权利。
家暴是两个人完成的。通常,暴力双方都有责任。施暴的一方当然要受到道德以至法律的惩罚。受暴力的一方也需要反思,我在暴力过程中,扮演的是不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的角色。
当出现第一次家暴时,双方应正视这件事,尽量进行沟通。彼此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谴责对方。施暴者和受暴者没有赢家,也都不会因暴力而真实地满足快乐。
更专业有效的方式,双方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不带偏见的,观察双方是怎样一步步升级到暴力的,反思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暴力事件。找到施暴和受暴的各自问题所在。通过彼此的内心更深刻的理解和接纳,对真正密切双方关系意义非凡。
学会用现行法律反家暴
对于很多受害者而言,要求惩治施暴人的目的是让其不再打人,是继续共同生活。但让施暴者赔钱、受处罚,其结果很可能直接导致家庭破裂。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反家暴等妇女维权工作的公益律师李莹表示,家暴的实质就是控制。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成为周期性问题,很可能除非离婚甚至以暴制暴才能终了。
李莹律师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受害人首先要学会对家暴说不。任何理由都不能是伤害家庭成员的借口。在遭受家庭暴力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录下事发过程,紧急情况下及时报警,或大声呼救,让邻居听到。注意收集证据,及时去医院就诊。要求民警就事发过程制作笔录,确定过错方。向单位、居委会或妇联求助,要求相关单位记录调查调解过程,这些都会作为帮助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链。
受害人可以通过居委会、单位、妇联调解解决,被打轻伤以下的可以依据《妇女权益保障法》到法院起诉民事损害赔偿i达到轻伤的可以报案要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或提起刑事自诉。离婚时,可因家暴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李莹律师说,反对家庭暴力应是全社会的职责,作为邻居或目击者应当及时制止、帮忙报警或作证。“国外进行过‘敲门运动’,就是发现邻居家发生家庭暴力时,去敲敲门,这对于及时制止家暴十分有效。哪怕你不敢直接制止,敲敲门这个举手之劳,就可能避免很严重的家庭暴力伤害。”
(编辑 温远)
典型案例
2011年8月31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外籍妻子kim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其遭到家庭暴力并贴出受伤照片。照片中的女子头部、耳朵、膝盖处都有红肿和流血。Kim在其微博上透露,自结婚以来,自己曾经多次遭受家暴。十天之后。李阳在微博上承认家暴一事。
“我们是因为工作相识的,可能真的不浪漫,但也绝对不是他说的,结合的目的只是为了教育实验”,Kim忍住眼泪,“我决定接受采访,其实是为了我们家老大李丽,她同学叫她‘白老鼠’,说她爸生下她,只是为了做教育实验,孩子特别痛苦。老二和老三还小,不太懂这些,但等她们长大了,她们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生我?”
Ki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第一次打我时,我们还没结婚,当时办公室有好多人都看到。后来好多年都没动过手。我怀老二的时候,高血糖,每次去看医生李阳都不在。当时我还在写《突破发音》那本书,有一天说好了,他回来陪我去医院,结果他失约了。我们在电话里吵架,我说我要让你知道违背诺言的代价:《突破发音》的最后4章没有了!
他坐飞机赶回来,我跟老大在做蛋糕。他看了我一眼,没打招呼就去开电脑,发现我把写好的4个章节全部删掉了,马上过来揪我的头发打我。当时我怀孕7个多月了,老大在旁边看着特别害怕。他打了之后马上说抱歉,而且还哭了,抱着我,带我去了医院……
我看他在事情发生后接受那么多采访,心很痛。凤凰卫视那个“一虎一席谈”我都看不下去。李阳说得太多了,说得越多人们越反感。但他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去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给过他建议,一周的时间,没有采访,不出差,我们好好交谈、解决问题。但他不同意,还把我的手机号码给记者,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们有好多的矛盾,自己解决不了,或许我们就要走到被迫用法律解决的地步。
“我放弃了。和李阳认识12年了,我爱他,希望他好。帮助你所爱的人,是你的天性,认识到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是艰难的,现在,我认识到这一点了。”
心理分析
心理专家韦志中说,在婚姻中能够忍受多次家暴的女性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死要面子,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家暴采取隐瞒和容忍的态度,这才导致婚恋中的暴力,虐待可以长时期拖延下去。
经济地位低,丧失自我。一般来说,遭受家暴的女性多数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而容易受制于他人,遭受了家暴,也不敢贸然离开。
性格上逆来顺受,甚至具有自虐型人格。接二连三遭受家暴也没有选择离开,有的人往往会以孩子的成长为由,宁愿选择委屈自己。
李阳的外籍妻子kim,除了具有部分以上特征外,与李阳的冲突,更多的是她需要感受丈夫的关爱与呵护,希望李阳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多花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和孩子,在长达12年的婚姻中,kim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假单亲”的角色,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kim就表示,这些年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带孩子,照顾三个女儿的生活,李阳每个月只回家一两次,更让她伤心的是,李阳对媒体表示,他们的结合是为了家庭教育实验。为此,kim多次与李阳争吵理论究竟对方有没有爱过自己。
对于家暴事件中的施暴者李阳,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家暴并不是一个错误,反而认为“家暴事件让自己的事业发展得更好”。韦志中认为,李阳的行为具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通常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
情绪不稳定、快速变化。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惊慌、恐惧和兴奋,情绪摇摆不定。
显著的分离焦虑。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
冲突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问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
行为冲动。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药物滥用,贪食、斗殴等。
韦志中称,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在童年时期严重缺乏关爱,被忽略甚至被遗弃。或者在童年时期受到虐待。李阳自幼就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在年轻时支援边疆建设,家里人很少团聚。李阳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从来就没有和父亲握手,拥抱过:在自己的眼里,事业比家庭女人更重要。
应对策略
用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家暴
心里咨询师张慧表示,家庭是和温馨联系在一起的,是体验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地方,与之严重相背的暴力,不是家庭所能承载的,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这需要双方都拿出勇气和智慧来面对,来共同改变。
家庭暴力的关键词,是暴力而不是家庭。需改变的一个观念是,这是个人的事,却不是私事,保护自己是自己的权利。
家暴是两个人完成的。通常,暴力双方都有责任。施暴的一方当然要受到道德以至法律的惩罚。受暴力的一方也需要反思,我在暴力过程中,扮演的是不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的角色。
当出现第一次家暴时,双方应正视这件事,尽量进行沟通。彼此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谴责对方。施暴者和受暴者没有赢家,也都不会因暴力而真实地满足快乐。
更专业有效的方式,双方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不带偏见的,观察双方是怎样一步步升级到暴力的,反思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暴力事件。找到施暴和受暴的各自问题所在。通过彼此的内心更深刻的理解和接纳,对真正密切双方关系意义非凡。
学会用现行法律反家暴
对于很多受害者而言,要求惩治施暴人的目的是让其不再打人,是继续共同生活。但让施暴者赔钱、受处罚,其结果很可能直接导致家庭破裂。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反家暴等妇女维权工作的公益律师李莹表示,家暴的实质就是控制。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成为周期性问题,很可能除非离婚甚至以暴制暴才能终了。
李莹律师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受害人首先要学会对家暴说不。任何理由都不能是伤害家庭成员的借口。在遭受家庭暴力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录下事发过程,紧急情况下及时报警,或大声呼救,让邻居听到。注意收集证据,及时去医院就诊。要求民警就事发过程制作笔录,确定过错方。向单位、居委会或妇联求助,要求相关单位记录调查调解过程,这些都会作为帮助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链。
受害人可以通过居委会、单位、妇联调解解决,被打轻伤以下的可以依据《妇女权益保障法》到法院起诉民事损害赔偿i达到轻伤的可以报案要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或提起刑事自诉。离婚时,可因家暴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李莹律师说,反对家庭暴力应是全社会的职责,作为邻居或目击者应当及时制止、帮忙报警或作证。“国外进行过‘敲门运动’,就是发现邻居家发生家庭暴力时,去敲敲门,这对于及时制止家暴十分有效。哪怕你不敢直接制止,敲敲门这个举手之劳,就可能避免很严重的家庭暴力伤害。”
(编辑 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