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肽SP对NK细胞活化性受体NCRs表达的影响

来源 :微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SP对NK92-MI细胞杀伤活性以及活化性受体NCRs(NKp46、NKp44和NKp30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揭示SP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作用机制。MTT法测定NK92-MI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Real-Time PCR检测NCRs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CRs的膜表达。在10-14~10-8mol/L浓度范围的SP作用24 h,对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10-14~10-8mol/L的SP,均可增加NK92-MI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4、NKp4
其他文献
常规PCR及RT-PCR已用于对虾DNA及RNA病毒检测,但存在费时、灵敏度较低、不能定量等问题。建立了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方法,分别用于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采样,通过富集培养、多次筛选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1。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F1鉴定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GS
探讨不同维生素对P. 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维生素( V)处理组和对照组。 V处理组小鼠分别经50 mg/kg VA、600 mg/kg VE 或1 g
将单增李斯特菌的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二抗)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C和质控线T。将单增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与磁性纳米材料进行化学偶联构建磁性纳米探针,
以申香4号、L26菌株为亲本,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筛选获得1株高产、高抗、短柄的新菌株—辽香1号(Liao1)。形态学鉴定、拮抗实验、酯酶同工酶实验、ITS序列分析等是较常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舍附近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其中的菌株进行分离与纯化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粗多糖提取量的检测,同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
优化磁珠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的偶联条件,并对其捕获性能进行评价。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磁珠偶联血清蛋白量,考察磁珠型号、粒径大小、活化剂的浓度、偶联温度、时间等对偶联效果
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其在人体内发育可以分为肝内期和红内期。对红内期疟原虫免疫机制的研究表明,疟原虫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人血清中就会产生能够对抗该疟原虫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