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软硬兼施”的政策执行逻辑

来源 :兰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治理从传统威权管理向现代城市善治转型的现实,对城市治理政策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治理智慧考验.在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政策执行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执行逻辑.基层官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冲突是如何重塑基层治理的?结合中国的政策执行实际和政策过程的复杂多变,通过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本研究欲从事实层面探究理论意蕴,刻画基层政策执行者“软”“硬”兼施的执行逻辑.借助模糊—冲突理论模型,以城市基层流动摊贩治理的动态政策过程为例,关注基层政策执行“发生了什么”和追寻背后的政策机理,同时对模糊—冲突模型进行深入阐释并做修正.
其他文献
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管制为例,考察了环境管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表现的影响.运用2001—2008年的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的合并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文章发现:水污染管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但是对企业出口产品数量没有显著影响;水污染管制对企业出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和价值效应受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规模、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也与出口目的国富裕程度以及我国与目的国地理距离相关;水污染管制的出口效应会因为环境管制执行力度的减弱而减弱;水污染管制显著提高了相关企业的退出率,但并没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战乱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失业现象普遍存在.新生人民政权初创,立足未稳的背景之下,失业现象不仅是关乎社会稳定的经济问题,更是涉及新生政权能否稳固存续的政治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学术界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失业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研究存在研究思路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研究视角偏于宏观、相关论题探讨有待深入等问题,未来研究亟待扩大区域研究范围,关注特殊失业群体,拓展研究空间,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左传》的语料可以推出,“诸华”“诸夏”含义不同:“诸夏”各国是周朝的嫡系诸侯国,是天子近亲和开国重臣的封国,而“诸华”各国则是非嫡系的,而又不属于蛮夷的华夏诸侯国.“诸夏”各国围绕周天子聚居成团,而“诸华”各国则基本处于华夏版图的南部和东部.“诸华”“诸夏”的说法是因为存在“华”和“夏”两大地理区域,其中“夏”在华夏的中心偏西北,“华”则在华夏的东部和南部.《逸周书》中记载的那个失国的“华氏”就是炎帝,居于“华”,“华”是远古时代的中心区域,而黄帝则居于“夏”.华、夏含义随时代而略有变化,“中国”基本
文章以中国制造业成长为全球产业链及供应链重要枢纽的历史事实和塑造双重国际贸易圈的现实可能为出发点,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和WIOT数据深入剖析“入世”以来中国制造业外贸市场主体构成及国际贸易活动规模、品种、价格、质量、价值分成和分工地位等多维属性的时空特征,提炼出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格局演变的四大典型事实:一是贸易类型的贸易张力和贸易流向的贸易活力具有典型二元结构特征;二是中间品进口贸易化水平和生产型制成品出口高级化、多样化及市场认可度凸显;三是传统贸易圈和新兴贸易圈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