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伦理语境中对博弈境遇的关注,并非现代博弈论出现之后才有的新进展。在诠释人类行为及其合作秩序获得的伦理学努力中,理论家们在寻求道德与自利之间和解的同时,又始终面对
【机 构】
: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人文学院哲学系,江西南昌,33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伦理语境中对博弈境遇的关注,并非现代博弈论出现之后才有的新进展。在诠释人类行为及其合作秩序获得的伦理学努力中,理论家们在寻求道德与自利之间和解的同时,又始终面对着实现合作秩序稳定性的理论症结。博弈境遇究竟产生了何种根本性的道德需求?作为"正义的领域",它不仅需要避免相互破坏性的冲突,也要为这种相互性的合作性实践提供一种道德供给,而合作困境也才会因为正当与善的现实契合而得以消解。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德国的宗教批判是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中的两个重大转折点分别由马克思和尼采来完成.马克思把宗教批判推向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期人的自由解放;而尼采
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前提,生态文学是文坛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形成了先声、发生、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生态诗歌、小说、散文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哲学思潮和流派中,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的特征.他认为理解是一种具有历史性的主体间的视域融合,否定文本存在着一个固定不
公平正义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世代追求的崇高目标和价值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方式,"服从"和"服务"于社会
校园网络文化是由心理、价值和行为三方面政治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不仅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校园政治环境,而且对校园政治主体即大学生
韩非既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终结者.他的法治理论属于实用型的政治哲学.在韩非哲学中.第一块基石是"以理解道"的道理关系论,系统论述理的具体性、历史性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
学术宽容是对学术思想、学术行为的包容、容忍,它是有边界、有限度的.学术宽容建立在真理的多维性、或然性以及人的有限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学术宽容能够点燃智慧之光,展现学术
根据人类的主体存在形式,我们把正义划分为类正义、群体正义与个体正义。类正义是以人之类集合为正义承担主体,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价值评价中枢的正义。类正义涉及正确处理两类
一个有效的理论必有其有限的边界,把握以人为本的边界限度是科学地应用之的前提。以人为本理解泛化进而使用的滥化现象应当引起警惕。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