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学校管理来说,校长需要常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中探索,做有思想的领导,提高决策能力;中层干部需要思考,提高执行力度和办事效率。管理一刻也离不开思考!校长该给下属一点什么样的思考呢?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三道题:
第一道常规思考题:一是规划性思考,新学年、新学期自己有什么工作构想?特别是有何创新思路?如何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好一份有质量的条线工作计划?二是总结性思考,总结学期或学年阶段性工作得失,特别是造成工作中困难,甚至挫折、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对症下药?三是自评性思考,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吗?角色定位准确吗?校长与教师对我的工作满意吗?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诸如此类,需要下属常年坚持思考。
第二道专题思考题:围绕教育上的某个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作为讨论专题,让中层领导预先思考,把自己的思考带进行政会议开展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缩短会议时间,真正解决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三道课题研究题: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抓手,是学校课程改革、特色建设、文化建构的必须研究内容,校长应该带领班子人员共同研究学校主课题,为学校的发展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因此,围绕学校主课题引导班子人员思考与实践,探索教改新路,谋划发展渠道,是校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下属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围绕省“十二五”教科规划立项课题“学校阳光特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大家分别从阳光体育、阳光德育、阳光课堂、阳光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可行性实施方案,为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发展做好了思想准备。
给下属一点思考,旨在引导下属从实践中学会谋划与构想,总结与反思,做到学、思、行结合,不至于落入只做不思、只做不学,或只思不做、只做不学的误区。因此,校长还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给予下属一点思考,重在言论自由。允许下属大胆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尤其是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与校长思想不一定统一的意见与想法,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这对于校长民主管理学校,开拓管理思路是有益无害的。如果给下属一点思考却不给予言论自由,校长专横统治,甚至蛮不讲理,不顾下属的任何想法,我行我素,那么下属将失去思考的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动力源。
二是给予下属一点思考,旨在培养自觉思考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要引导下属养成笔耕不辍的习惯,只有动笔才能使思考落到实处,当然,这里的“动笔”形式多样,包括起草工作计划、设计活动方案或课题研究方案与结题报告、撰写调查报告、进行案例分析、交流阅读感悟、拟写课堂教学点评、登台专题讲座等,只有这样才能思考得深刻一点、全面一点、缜密一点。其次要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自觉学习,包括阅读、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不断充实文化底蕴、夯实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这样才能不断鞭策下属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最后要养成“三思而行”“集思广益”的习惯。行成于思,行事或处理问题成功在于进行周密的思考。做事要多思考,多分析,事后要多反思。遇到思虑障碍或实际困难,就得多讨论,通过集体研究来解决,虚心听取他人意见,集思广益,就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是给予下属一点思考,贵在校长能够思考在前。校长必须有思想,有头脑和善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就思考而言,角度站得更高一点、眼光看得更远一点,以利于自己有说话的底气,而不是把一切推给下属,把难题留给下属,自己不思考,吃“现成饭”,就连起码的学校工作计划也让下属制定,这是很不利于树立校长的威信,促进校长自身的发展的。思考在前,意味着时间要超前、思想要深刻。“先于下属思而思”“深于下属思而思”。给下属一点思考,校长同时深层思考,两者不矛盾,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者并不重复多余,因为只有人人思考,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百家争鸣”,才会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生成管理之智慧,并大大激活下属的积极性、能动性,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提升管理素养,从而打造出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第一道常规思考题:一是规划性思考,新学年、新学期自己有什么工作构想?特别是有何创新思路?如何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好一份有质量的条线工作计划?二是总结性思考,总结学期或学年阶段性工作得失,特别是造成工作中困难,甚至挫折、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对症下药?三是自评性思考,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吗?角色定位准确吗?校长与教师对我的工作满意吗?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诸如此类,需要下属常年坚持思考。
第二道专题思考题:围绕教育上的某个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作为讨论专题,让中层领导预先思考,把自己的思考带进行政会议开展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缩短会议时间,真正解决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三道课题研究题: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抓手,是学校课程改革、特色建设、文化建构的必须研究内容,校长应该带领班子人员共同研究学校主课题,为学校的发展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因此,围绕学校主课题引导班子人员思考与实践,探索教改新路,谋划发展渠道,是校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下属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围绕省“十二五”教科规划立项课题“学校阳光特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大家分别从阳光体育、阳光德育、阳光课堂、阳光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可行性实施方案,为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发展做好了思想准备。
给下属一点思考,旨在引导下属从实践中学会谋划与构想,总结与反思,做到学、思、行结合,不至于落入只做不思、只做不学,或只思不做、只做不学的误区。因此,校长还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给予下属一点思考,重在言论自由。允许下属大胆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尤其是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与校长思想不一定统一的意见与想法,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这对于校长民主管理学校,开拓管理思路是有益无害的。如果给下属一点思考却不给予言论自由,校长专横统治,甚至蛮不讲理,不顾下属的任何想法,我行我素,那么下属将失去思考的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动力源。
二是给予下属一点思考,旨在培养自觉思考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要引导下属养成笔耕不辍的习惯,只有动笔才能使思考落到实处,当然,这里的“动笔”形式多样,包括起草工作计划、设计活动方案或课题研究方案与结题报告、撰写调查报告、进行案例分析、交流阅读感悟、拟写课堂教学点评、登台专题讲座等,只有这样才能思考得深刻一点、全面一点、缜密一点。其次要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自觉学习,包括阅读、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不断充实文化底蕴、夯实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这样才能不断鞭策下属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最后要养成“三思而行”“集思广益”的习惯。行成于思,行事或处理问题成功在于进行周密的思考。做事要多思考,多分析,事后要多反思。遇到思虑障碍或实际困难,就得多讨论,通过集体研究来解决,虚心听取他人意见,集思广益,就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是给予下属一点思考,贵在校长能够思考在前。校长必须有思想,有头脑和善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就思考而言,角度站得更高一点、眼光看得更远一点,以利于自己有说话的底气,而不是把一切推给下属,把难题留给下属,自己不思考,吃“现成饭”,就连起码的学校工作计划也让下属制定,这是很不利于树立校长的威信,促进校长自身的发展的。思考在前,意味着时间要超前、思想要深刻。“先于下属思而思”“深于下属思而思”。给下属一点思考,校长同时深层思考,两者不矛盾,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者并不重复多余,因为只有人人思考,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百家争鸣”,才会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生成管理之智慧,并大大激活下属的积极性、能动性,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提升管理素养,从而打造出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