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经济学基础》教学实践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性质特点,同时结合《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笔者在总结以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实践,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连锁经营 经济学基础 教学实践
  
  《经济学基础》是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先行课程为经济数学,经济类各专业的许多后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高职锁经营管理这个专业,如何上好这门课,在实践中,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和践行的。
  一、正确认识《经济学基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包括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失业、通胀等,还包括许多相关的图形、公式、推导、模型等内容;它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涉及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理论问题和相应经济规律和国家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与市场营销、消费心理与行为、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经济贸易等学科有一定联系;因此高职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觉得理论非常抽象,很难理解,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显得很正常了。
  它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的很多原理来源于经济实践,同时与社会生活中许多经济现象密切相联,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和工具能够对社会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全面清楚的认识,并且从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正确认识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基于此,如何正确认识本门课程教学目的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实践
  (一)整合教材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必须够用的原则,既然是学经济基础知识,因此对高职学生要求应该是较浅层次的,所以在内容和结构上可以大胆做相应的调整改革,以满足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因为经济学内容体系庞大、深奥,各种流派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政策各有不同,因此应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所以在内容调整上,结合目前多个版本的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教材,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思想,以“市场资源配置和利用”为核心内容贯穿始终,以均衡价格和供求理论为基础理论,把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微观经济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作为选讲内容,根据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而定,同时把与学生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失业、通胀和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几个专题了解把握。结构上主要突出微观经济部分。这样安排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效果看,高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把握,同时又不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并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认识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基本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和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具体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懂、有趣,会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非常重要。除了常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外,笔者还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小组教学法
  因为本课程主讲内容主要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而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公司企业这样的经济组织。
  2、岗位角色情景模拟法
   所谓岗位角色模拟,即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岗位角色的不同,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为今后参加工作提前进入角色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外实践教学法
  教育部有关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同时经济学又和社会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再者经济学课时少,基本上周课时两节左右。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功夫在课外。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设置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加强教学考核
  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教学考核,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最终效果如何也需要对学生加强教学考核。而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打破传统的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即常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况和平时学习参与表现情况的考评。多数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过了,考试结果难以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还要考虑克服小组教学中能者多劳的现象,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地参与锻炼,教师同时也能密切掌握学生课外实践参与表现情况。因此,教学考核采用“三结合”即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形成性考核重点分组分项目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方法的应用相结合,教师对学生考核和学生之间相互考核相结合,方式可灵活多样选用,实践证明我这样的考核更科学更合理。
  三、教学建议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首先在课程安排时间上建议应尽量靠后,一方面根据《经济学基础》课程特点,另一方面高职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简单,对社会实践的了解有限,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的难度。其次就是建议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来讲,数学是必须的,经济学正是使用了数学这个工具才使它更简捷、更易懂也更有力量。使用数学不是把经济学搞复杂了,而恰恰相反,数学提高了经济学的表述效率,使人更少的产生歧义。正是有了数学的方法,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更清晰了和更准确了。当然里面的许多数学公式、模型、图形、推理对高职学生来说不能过于强化,有些主要是强调它的经济应用分析。第三,系部教学实践基地的配合使用。如前所述,《经济学基础》内容涉及范围广,又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因此配合经济相关专业校内外教学基地可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不应有畏难情绪。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找对了方法用足了劲,积极实践多总结经验,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晶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魅力中国 》2009年第8期
  [2]刘志迎 程瑶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 [J] 当代教育论坛 2007 3
  [3]于学军 加强和完善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 [J] 太原大学学报 2006~06
  [4]扈立家 唐雪 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研究 [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05
  [5]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针对桥式起重机桥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从产生变形的原因入手,对变形的原因分类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各种变形对起重机性能的影响。针对各种变形对性能的影响,详细
期刊
摘要:“启发”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教学经验。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也应渗透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启发 直观引趣法 设悬激疑法 联系实际法 善于思考 课外实验     “启发”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教学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建筑物的功能性与安全性,同时,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在满足房屋建筑的以上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建筑成本是设计者的目标。那么,就需要
摘 要: 《复合材料工学》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相关知识教学有其规律与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程作用、教材选择、课程教学、成绩考核与评价、教学效果与评价等方面探讨这门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复合材料工学》 案例教学 教学要点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可从事阻尼材料、抗辐射材料、热功能材料、摩擦功能材料、压电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超导
随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锐化,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当前发展的重
期刊
班级是学生们进行学习、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摇篮,因此,班集体的建设是否合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常大.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
摘要:一件服装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将服装生产以及穿着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符合现代环保的要求,使人类更多的使用绿色环保的纺织服装产品,是现在从业人员要认真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服装制作的原料,加工过程如染整以及产品废弃处理等方面做简单阐述。  关键词:服装 环保 低碳    “低碳”是一个涵盖内容特别广的概念,
本文分析了润滑油基础油产生损耗的原因——非人为损耗和人为损耗,针对产生损耗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或控制其损耗的措施,并详细介绍了油轮的装卸损耗分析及其控制。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交际能力是对一门语言掌握衡量,加强口语教学已被大家所重视,但由于很多原因造成了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存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育实践研究的永恒话题,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鉴于此,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