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千百年来,我国对于德育都持有相对较高的关注度。但在前些年的教育工作中,由于我国过度关注应试教育思想,所以很多教师会错误的把德育教育与学分教育混为一谈,采取师生授受,甚至是填鸭式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德育价值的全面展现,也并不利于学生积极发展。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德育有关的资源,小学教师需要适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借此发挥德育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实践
  前言: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对其日后的生活学习造成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虽然自控能力不強,自我管理能力偏低,但可塑性质相对较高。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适当渗透传统文化内涵,调整固有的德育教育思想,侧重落实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升华德育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德育观的积极形成。
  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思政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强化学生道德品质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思政教育并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也不是一种形式化的任务,其有具体的学科,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在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思想品德学科为载体,充分挖掘其内部的教育资源,将其与传统文化适当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这一方式,充分加强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挥文化价值,深化教育效果。
  首先,教师要打造生活化教学背景。德育本就是一项立足于学生实际的教育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可以更高程度上丰富学生体验加深学生认识。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能过度剥离生活教育与思政教育,而是要将两者巧妙结合,在贯彻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前提下,打造生活化教育体系。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其内部与生活教育、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将其与生活相互衔接,丰富学生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意识提高个人的资源挖掘能力及整合能力。在贯彻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性的德育活动。例如,在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科学观念时,教师就可以用文明劝导的小活动,让学生按照花名册顺序轮流担任文明劝导员。例如,在每天清晨进入班级后,劝导员要站在班级门口,叮嘱进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讲脏话;在每天放学后,劝导员也要站在班级门口,指导班级同学靠右侧排队放学。通过这一方式,深化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字经》、《千字文》,结合其中的一些思想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并以生活实践的方式诠释其中的一些道理,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里巩固学生的道德观念[1]。
  其次,教师可以融入游戏教学法。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而不是干巴巴的坐在讲桌下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投喂。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以此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著名的爱国人物,并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小游戏,让学生在深入人物的状态下,更好的体会这些人物的形象以及所传递出的情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的生命,逐步强化个人爱国思想及家国意识。
  二、营造浓厚教学氛围,强化德育观念
  站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环境对于个体认知、个体思想的形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营造教学范围,以浓厚的德育氛围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在循序渐进的状态下,强化德育观念,培养学生德育思想。
  一方面,学校可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与德育教育或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任务中。例如,在国庆、六一端、午节等节日前期,教师便可开展经典朗诵活动、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传统历史情景再现活动及国学经典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丰富校园内的文化氛围,也可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其所传递的德育思想。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打造合适的物质文化氛围。例如,在校内走廊墙壁上张贴德育教育相关的名人字画,借助校园广播站定期宣读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故事或新闻,在耳濡目染的氛围里,提高德育教育思想,弘扬传统文化[2]。
  三、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提升德育水平
  德育教育并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所形成的影响也是学校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学校需要与家庭构建和谐密切的关系。在家校协同教育体系下,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思想与传统文化。在全面的教育指导下,提高德育水平、德育效果。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多多的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为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一同观看、一同阅读,为孩子介绍其中的一些故事。在培养其德育思想、增强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可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为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充足助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适当的整合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更优化发展。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又巨大的工程,其中包含着很多环节,也蕴含了很多细节。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需要在学校内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发挥家长这一角色的作用,打造完整家校协同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促使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连作鹏.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35):165-166.
  [2]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42-4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但小学生年龄小,儿童天性顽皮好动等因素,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做到依时完成作业。基于此,如何培养小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习惯,是一个班主任不能不思量的问题,更是一个班主任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本文探讨班主任协同好各学科教师,合力督促学生;建立好与学生家长的通讯联系,借力督促学生;培养得力干将,内部发力以学生督促学生。  关键词:小学班级
期刊
摘要: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其实操能力。而高中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知识都是由科学的实验探究得来,教师可以实验课程为切入点,重视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能力;教学策略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抽象性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完善,面对抽象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在我国小学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阅读与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读写教学观念,走出既定的教育思维模式,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生读写动机。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读写结合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学质量,为推动学生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旨在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该部分内容在学生的认知里是欠缺的。同时,阅读理解在高考设题中所占比重大,因此,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渗透传统文化融入阅读课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策略  一、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现状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
期刊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对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诸多教师采用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教授幼儿,未能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侧面说了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掌握不佳,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以下本文将着重概述学科教学知识(PKC),进而分析和探讨学科教学知识(PCK)对幼儿教师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学科教
期刊
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的设计目标是实现氘-氚自持聚变反应,并且聚变功率超过1GW,因此,其设计采用大拉长比的等离子体位形以实现高的运行参数,使用包层来实现氚增殖、能量交换等功能。拉长位形必然会带来等离子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不稳定性,而包层结构在真空室内部占据大量空间,增大了控制线圈与等离子体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控制线圈对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的控制性能,因此,需要分析包层结构对等离子体控制性能的影响。
  本文基于To
摘要: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驱动了很多领域的發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现阶段,我国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相关战略。在教改背景下,很多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任务都出现了创新。小学美术学科不仅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载体,同时也是推动学生艺术修养及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引入探究式学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学习;教学探索 
期刊
摘要:小学素质教育作为我国重点教育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亦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且近些年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亦在不断完善与创新,并以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在德育管理中利用激励性对策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并在之后的德育管理中努力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本文就小学德育管理对策的创新进行研究,并阐述笔者些许浅薄的观点,以供广大执教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激励对策;创新研
期刊
摘要:作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结合体,语言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使用的语言,不仅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语言艺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管理者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的语言技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驱动学生更深层次探索知识的主要动力。在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难度不断提高,复杂程度不断加深,如果单靠学生自发学习,或者由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很难让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入理解的状态。对此,教师要善于用课堂提问,借助提问对学生形成巧妙引导。但提问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向学生发问,其中包含较多的内涵。教师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类型与提问的时机。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