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技术在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中研究进展

来源 :中成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在生物体内的定性定量分析存在一定难度。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型取样技术,其简便、灵敏,可用于生物样本的活体取样,而且与HPLC、HPLC-MS等方法联用时,可实时、在线揭示中药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结构和特点,重点阐述它在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以期阐明中药经皮给药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藤茎中萜类和木脂素类成分。方法五味子藤茎95%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硅胶、ODS和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萜类和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etusenol (1)、schizandrolic acid (2)、cycloartenone (3)、24-methylenecycloartenone (4)、kadsuric acid
目的建立川麦冬、浙麦冬中8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PLC-ELSD法同时测定麦冬中麦冬皂苷B、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含量,两两比较的方差分析比较3个主产区川麦冬与浙麦冬中8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产区鉴别与综合质量评价。结果 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8),平均加样回收率98.93%~102.33%,RSD 1.34%~2.21
目的分析锁阳中重金属、有害元素污染,并评估健康风险。方法以HNO3-H2O2对65批锁阳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Cu、Pb、Cr、Cd、As、Hg的含量,并结合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与靶标危害系数法(THQ)对锁阳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推出了锁阳药材中各重金属的推荐重金属限量值(MRLs)。结果与国际重金属限量标准比较,65批样品中4批Cu超标,4批Cd超标,7批Cr超标,1
目的比较鸡内金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组成。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鸡内金炮制前后的总多糖含量。建立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鸡内金炮制前后多糖中11种单糖的方法。结果炒鸡内金中总多糖的含量升高38.93%。鸡内金多糖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组成。生、炒鸡内金中11种单糖平均回收率92%~105%,炮制后鸡内金中各单糖含量均升高。结论鸡内金炮制后可促进多糖的转化和溶出,改变多糖的组成,增加单糖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