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品悟 知音知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讲述的是伯牙弹琴,钟子期必能听懂琴声描绘的内容,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摔破,再也不弹琴的故事。这是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学习这篇小古文,一是要读懂古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要受到知音文化熏陶,懂得良好的艺术修养、真诚的朋友情谊能够丰富人的心灵,成就人生的美好。教学此课,设计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知音、品心情,旨在通过充分的语文活动,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欣赏。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在读说品悟中,走进人物情感和心灵世界,既知音,又知心,受到文化熏陶、审美启迪和人格感染。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课文
  1.读出呼应。全文五句话,每句话都是先讲一个人怎样,再讲另一个人怎样,有如一呼一应,一唱一和。可以分组读,一组读句子前半部分,一组读句子后半部分,读出句子语意上的勾连呼应。
  2.读出节奏。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读出停顿。第一句是故事的发端,读完后停顿时间稍长;第二、三、四句是故事的经过,读完后停顿时间稍长;第五句是故事的结果,读出收束感,有余味,有回想。
  板块二:说知音
  1.本文所讲的故事,就是传说中“知音”的来源。知音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彼此知心的人。为什么说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明。
  试着用一句话来说明(如: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说后,请用现代的语言再说说意思。
  试着用两句话来说明(可以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说后,请用现代的语言再说说意思。
  试着用三句话来说明(可以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说后,请用现代的语言再说说意思。
  2.全文说知音的故事,用了五句话。哪种表述更好呢?(課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开头,有经过,有结果,有起有落。写出了知音相知相交的快乐,也写出了失去知音后的痛苦伤心。写弹琴,既有具体描写弹奏曲子时的情景,又有概括的叙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没有具体的描写,文章会抽象笼统;没有概括的叙述,文章会显得片面、不严密。)
  3.试着用自己的话,按照课文的叙述方法,把知音的故事完整地说一遍。
  板块三:品心情
  1.面对知音,是什么心情?伯牙鼓琴,一鼓再鼓。伯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弹了一曲又一曲的?试着想象一下,说一说。(当然是高兴、激动的心情。弹了一曲高山,对方听出来了,很高兴;乘兴又弹了一曲流水,对方又听出来了,更高兴。伯牙可能想:苦练琴艺到今天,就是没人真正懂得欣赏我的音乐。今天遇到了一位有深厚艺术修养的、真正懂我音乐的人,不负此琴,不负此生啊!)
  钟子期的心情呢?(也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善哉,善哉”,赞不绝口,情不自禁。听着雄浑高昂的琴声,他好像看到了巍峨的泰山,雄伟壮丽,气象万千。听着绵长激越的琴声,他好像看到了浩荡的江河,源远流长,奔腾而去。钟子期可能会想:伯牙的琴艺已经出神入化,让我神游于天地间。今天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得到如此美好的艺术享受,人生幸事啊!)
  他们都很高兴很激动,都把彼此的相遇当作一件美妙的事情。伯牙不断地弹呀弹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弹的是什么,钟子期总能听懂乐曲的内容。他们惬意地享受着这种无须语言告白却能够相知相契的幸福快乐。
  2.失去知音后,伯牙的心情怎样?(“破琴绝弦”,说明子期去世了,伯牙非常悲痛,甚至是“绝望”——再也不指望有人懂得他的高妙的音乐了。他把心爱的琴摔破了,直到终老,再也没有弹过琴。)
  一项技艺,要被称之为“艺术”,需要有创造艺术的人,也需要有懂得欣赏艺术的人,这就显示出“知音”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伯牙终其一生,就遇见了一位知音——钟子期。所以有“千古知音最难觅”一说。钟子期死了,伯牙没有了知音,没有了听众。没有人欣赏,这艺术还有谁人能懂,还有什么价值?于是他“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3.现在学了这篇课文,大家知道这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人们传诵这个故事,赞美的是什么?(他们的艺术追求、艺术修养;他们相知相契的深情厚谊)现在,“高山流水”“知音”成了有着特定意义的词语,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 434323 )
其他文献
古诗审美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优美的古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悠远,平仄讲究,格律、押韵、对仗等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杜甫的《绝句》就是这样的佳作。  杜甫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字的含义。它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指的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足语文味呢?最近,笔者在杭州聆听了全国语文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蒋军晶老师的一堂课,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语文味。  一、“读”占鳌头——让读饱满一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摘 要】低年级“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说说”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以用宽的思路来思考,以小的切口来教学,把知识点教到透,练到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话、说话,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乃至创新力,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关键词】读读说说 语用训练 说话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要“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低年级“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说说”是
【摘 要】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最终的使用效果。结合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思维导图,可以发现,要避免进入使用上的误区,就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精选形式,变“不加甄选”为“结构统一”;厘清重点,变“概括首位”为“兼顾思维”;指向学习目的,变“关注结果”为“展现过程”。从而不断提升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结构;过程  
【摘 要】“交流平台”是人教版教材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语用视角下,立足教材,探索“导学式”交流、“自主式”交流、“浸润式”交流、“整合式”交流等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能促使这个“小板块”发挥 “大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言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交流平台;导学式;自主式;浸润式;整合式  “交流平台”是人教版教材“回顾·拓展”模块下的一个小板块,旨在引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访谈,对承德市丰宁县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与了解,发现丰宁县教育局领导和学校校长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到位,对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力也很强,他们建立的“三个纳入”“三个确保”和“一个重点”推进的学校体育工作措施实施到位。从丰宁县第四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学校层面是如何貫彻落实以及执行国家学校体育政策有所镜鉴和启示。  关键词:丰宁县;学校体
【课文简说】  《鞋匠的儿子》描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一些态度傲慢、自恃上流阶级的参议员们羞辱他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凭着自己的智慧,以真诚的话语化“嘲笑声”为“赞叹的掌声”,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化解了与参议员们之间的矛盾。在林肯的眼中,父亲是他情感的寄托,是他骄傲的资本,是他做人的表率,是他做事的榜样。普通的话语耐人寻味,朴实无华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显示了演讲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最早……后来……再后来……现在……”的句式说话,并理解“不断提速”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初步运用生字组词法理解“创举”“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等词语,了解“绿色环保”“海拔”“世界屋脊”三个词语。  3. 会写“晚、新”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车的故
关键词: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论文报告会;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国体育名师教改联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84-02  2019年12月7日至9日,适逢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6周年之际,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专题科研会议在厦门举行,会议包含三个内容:首届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论文报告会、国家
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两个标志:一是教学目标制定恰当;二是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语文教师需要练就一双慧眼,一颖慧心,准确定位核心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否则耗时低效,对学生贻害无穷。  曾前后两次教学《少年王冕》一课中“七泖湖雨后美景”的内容,使我意识到教师对文本把握的深度及调控能力决定了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效率。  初次教《少年王冕》时,我抓住王冕“孝敬母亲”“自强不息”两方面特点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