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精致 素朴秀美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c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上人云游歇宿的寺院。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上人返回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歇宿的地点。诗人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上人即将归宿的竹林寺,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两句即写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灵澈上人戴着斗笠,披带着夕阳的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照應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景与人的有机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从侧面展现出诗人的形象,令人回味无穷。送别诗往往容易写得黯然神伤,但这首送别诗却一反古人送别的感伤之态,显得清雅闲淡,别具一格。
  这首诗感情真切,饶有韵致,精美如画。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也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其他文献
【聚光灯·文题呈现】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你们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初中阶段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你会结识更多的老师、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爱好,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而你就是你自己。那么,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与众不同的你吧!  请以“这就是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2)作文要详略得当,字数不少于600字。  【协
期刊
不少人都用过麻绳,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麻绳的来历,更不知道它为什么那样坚韧、结实。  麻绳是由一种叫作麻的植物的皮经过处理变成纤维搓成的。其实,麻是很脆弱的,一般都种在沟渠里,不能种在平地上,因为麻秆遇到风会折断,种在沟渠里能避风。秋天,人们收获麻后,扎成一捆一捆的,然后将其放到池塘里浸泡。由于麻的比重小,漂浮在水面上不下沉,不能完全浸入水里,人们就用石块压在一捆一捆的麻上面,直至其完全沉入水中。 
期刊
【思路解析】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想”表明心中有愿望,“多么”表明愿望很强烈,后面要求补出自己具体的愿望。  写半命题作文,补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补得巧妙,容易出彩,一看题目就让人动心。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补题走出大众化。补出的愿望,一忌空洞,二忌跟风,三忌平庸。最好是选取一个小的角度,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愿望可以是生活化的,以朴实真切见长,例如“我多么想陪奶奶过
期刊
在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块方方正正的草坪。草坪面积不大,风景却还不少呢。既有青翠欲滴的小草,又有姹紫嫣红的花朵,还有名目繁多的树木。自然,这里就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且不说痴心酿蜜的蜜蜂忘我地工作,且不说不知疲倦的蚂蚁忙忙碌碌,且不说那些叫不出具体名字的蚂蚱跳个不停……单是那飞来飞去的蝴蝶就有无穷的情趣。  在阳光灿烂的大好春日里,一丝清风徐徐拂过草坪。你还没来得及体味阳光那温暖的味道,一个小黑点就忽地
期刊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②。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④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⑥。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毋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  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  ②过:过失,过错。  ③朝士:朝中官僚。  ④佯:佯
期刊
天真的雨,烂漫的荷,构成一幅唯美的画卷……  ——题 记  手举一把朴素的油纸伞,沿着蜿蜒的羊肠小道,漫步在绿树清风中。  细雨从葱郁的树叶间隙落下,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丝如烟、如雾如纱的倩影,让你感觉真的是“好雨知时节”。  细细聆听,总有几声清脆的声响。循声望去,却见雨滴拍打着路边的芭蕉树,仿佛在感叹,又像在弹奏着一首优美的乐章。  转过了几条石子路。突然,一片翠绿的竹林映入眼帘
期刊
我从15岁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创作20年了。为了把儿童探险作品写得更加真实,为了让书中的科学知识和求生技能更加准确和实用,这些年来,我先后去了许多的无人区和生命禁区探险。  我曾经四次徒步敦煌以西的戈壁沙漠,也就是传说中的“雅丹魔鬼城”,在里面总共行走300多千米;在2011年7月最炎热的夏天,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徒步走完了四川广元段的古蜀道;还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
期刊
1991年,东北姑娘夏华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但仅仅一年的时间,夏华就辞掉了这份令人尊敬的工作,跑到商场去当了一名售货员。  夏华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她觉得社会越来越开放,服装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所以就辞职打算进军服装业,而当售货员只是她进军商界的第一步。当时的校领导劝不了她,就打电话通知她的父母,结果她的父亲打电话来骂她说:“早知道要站柜台,当初上什么大学?”夏华则坚定地对父亲
期刊
“你有过作弊的经历吗?有的话,把它写出来,你就能得到一个水煮鸡蛋。”11月9日,贵州大学北校区勤工俭学服务中心举行了一次这样的另类诚信教育活动。  贵大“作弊得鸡蛋”的教育活动,自然让人联想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位男生正在殴打另一位男生,便当即喝止并让他放学时到校长室。放学后,学生来到校长室。一见面,陶行知就掏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
期刊
【文题导引】  同学们,当我们离开校园,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这里不仅有感动中国人物、世博会、低碳生活、情系灾区、爱心捐助;最美丽的教师、民警、清洁工;一心为公的老党员;还有假冒伪劣、贪污腐败、教育不公平以及应试教育、污染环境、战争……  那么,在你的身边发生了哪些事情呢?我们很想听听来自你的声音。  请以“我身边的社会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