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学校传统发展、课堂教学现实、区域课改要求,我校积极回应,提出“生本理念下墨香课堂的构建”,提炼了灵动、自然、和谐的墨香课堂特质,形成了“先学·导学·共学”的课堂模式,推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变革。
关键词:生本理念;墨香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6-1
缘起:我们为什么想去
书法教育已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在书法技能的训练、墨香环境的营造、校本课程的开始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寻找到书法教育新的生长点、发力点?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视角转向了课堂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无疑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南通市教育局在2014年对课堂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要求。我们认识到,要主动响应市局的指引,把推动课堂变革作为今后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生本理念下墨香课堂的构建”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变革。
方向:我们要到哪里去
这样的提法,旨在将书法文化以及作为书法人应有的特质(静气、灵气、正气)渗透到学科课堂文化中,浸染到每一位师生,形成灵动、自然、和谐的书法特色学校特有的墨香课堂品质,造就温文尔雅的教师,培养聪慧高雅的学生。
我们根据书法创作、欣赏理论及现代教学观,提炼了三个词作为墨香课堂的特质:
灵动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灵动的解释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书法创作讲究灵动,笔法丰富多变,章法开合向背,墨法浓淡相宜,互映统一。生本理念下的墨香课堂亦是灵动的。教师要灵动地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学生要灵动地学,自主先学,小组共学,课后延学。
自然
自然美始终是历代书家追求的目标和评者遵循的法则。项穆在《书法雅言〈神化篇〉》中曰:“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他认为书法是自然的,任何雕琢与修饰都会破坏这种自然纯洁之美。这与生本教育所提出的儿童观不谋而合。我们的孩子也应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教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场的生命的状态,“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把儿童学习引向自然、自由、自觉,而不是如园丁修剪枝条,实现为孩子“自然生长而教”。
和谐
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更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和谐同样是课堂文化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反映在课堂上,应该表现为教学氛围的融洽,教学目标的融合,学导互动的平等,过程环节的简约,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学生的学堂。
实践:我们怎么去
一、墨香课堂的模型
我们在探索中形成了“先学·导学·共学”的课堂模式。
先学: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陈杰主任认为贯穿于南通“十二字”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先学后教”。再从“教”与“学”二字的起源说起。甲骨文中有“学”也有“教”字,但“学”字的出现早于“教”,说明人类开始的行为是“学”,而非教,所以先有学,后有教,是教学的一种回归。
学习单是先学的重要载体,设计时,要基于学习的目标,基于学生的需求,基于方法的渗透,基于话题的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单,在教师教学之前对学习内容进行先行学习,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新知形成初步的认知。可在课前,亦可以课中。先学是“导学”的起点,是“共学”的前提。
导学:这是我校课堂实施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师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体现。这里的“导学”其实是在了解学生先学状况的基础之上引导进一步作深度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三向”:一是向学生的本质属性上引导,比如语文学科的语用性,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等;二是向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上引导,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上去;三是向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上引导,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习更有深度、更讲科学,从而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
共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交流分享个人先学的成果,共同探究话题,实现信息差的互补,学生成长的共生。形式有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
二、和而不同的学科表达
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各个学科既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共性目的,又有不同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应用等个性目的。因此,在“生本理念”下,在“先学·导学·共学”的墨香课堂课模下,我们更应当关注学科特质,寻求和而不同的学科表达。在此,还以学习单的设计为例。
语文:
低年级一般分为三个板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正音辨形);朗读课文(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分为三个层次:正确流利、基本正确流利、还需努力);读完课文后的收获与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教师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多元设计,凸显低年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中高年级一般分为以下板块:我的提醒(字词)、我的朗读、我的研究、我的疑问。
数学:
我们针对不同的课型,梳理了以下形式的学习单:探究体验式——新授课、归纳演绎式——练习课、思维导图式——复习课。
积极构建生本理念下的墨香课堂,让我校为了学生的成长智慧地前行,促使我们去思考当下课堂的新常态,促使我们去重构我们师生的关系,促使我们去反思“墨香”对于学校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01).
[2]王继斌.草书欣赏——书法的灵动美[J].文教资料,2014(08).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生本理念;墨香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6-1
缘起:我们为什么想去
书法教育已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在书法技能的训练、墨香环境的营造、校本课程的开始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寻找到书法教育新的生长点、发力点?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视角转向了课堂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无疑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南通市教育局在2014年对课堂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要求。我们认识到,要主动响应市局的指引,把推动课堂变革作为今后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生本理念下墨香课堂的构建”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变革。
方向:我们要到哪里去
这样的提法,旨在将书法文化以及作为书法人应有的特质(静气、灵气、正气)渗透到学科课堂文化中,浸染到每一位师生,形成灵动、自然、和谐的书法特色学校特有的墨香课堂品质,造就温文尔雅的教师,培养聪慧高雅的学生。
我们根据书法创作、欣赏理论及现代教学观,提炼了三个词作为墨香课堂的特质:
灵动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灵动的解释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书法创作讲究灵动,笔法丰富多变,章法开合向背,墨法浓淡相宜,互映统一。生本理念下的墨香课堂亦是灵动的。教师要灵动地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学生要灵动地学,自主先学,小组共学,课后延学。
自然
自然美始终是历代书家追求的目标和评者遵循的法则。项穆在《书法雅言〈神化篇〉》中曰:“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他认为书法是自然的,任何雕琢与修饰都会破坏这种自然纯洁之美。这与生本教育所提出的儿童观不谋而合。我们的孩子也应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教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场的生命的状态,“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把儿童学习引向自然、自由、自觉,而不是如园丁修剪枝条,实现为孩子“自然生长而教”。
和谐
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更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和谐同样是课堂文化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反映在课堂上,应该表现为教学氛围的融洽,教学目标的融合,学导互动的平等,过程环节的简约,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学生的学堂。
实践:我们怎么去
一、墨香课堂的模型
我们在探索中形成了“先学·导学·共学”的课堂模式。
先学: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陈杰主任认为贯穿于南通“十二字”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先学后教”。再从“教”与“学”二字的起源说起。甲骨文中有“学”也有“教”字,但“学”字的出现早于“教”,说明人类开始的行为是“学”,而非教,所以先有学,后有教,是教学的一种回归。
学习单是先学的重要载体,设计时,要基于学习的目标,基于学生的需求,基于方法的渗透,基于话题的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单,在教师教学之前对学习内容进行先行学习,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新知形成初步的认知。可在课前,亦可以课中。先学是“导学”的起点,是“共学”的前提。
导学:这是我校课堂实施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师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体现。这里的“导学”其实是在了解学生先学状况的基础之上引导进一步作深度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三向”:一是向学生的本质属性上引导,比如语文学科的语用性,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等;二是向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上引导,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上去;三是向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上引导,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习更有深度、更讲科学,从而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
共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交流分享个人先学的成果,共同探究话题,实现信息差的互补,学生成长的共生。形式有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
二、和而不同的学科表达
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各个学科既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共性目的,又有不同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应用等个性目的。因此,在“生本理念”下,在“先学·导学·共学”的墨香课堂课模下,我们更应当关注学科特质,寻求和而不同的学科表达。在此,还以学习单的设计为例。
语文:
低年级一般分为三个板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正音辨形);朗读课文(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分为三个层次:正确流利、基本正确流利、还需努力);读完课文后的收获与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教师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多元设计,凸显低年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中高年级一般分为以下板块:我的提醒(字词)、我的朗读、我的研究、我的疑问。
数学:
我们针对不同的课型,梳理了以下形式的学习单:探究体验式——新授课、归纳演绎式——练习课、思维导图式——复习课。
积极构建生本理念下的墨香课堂,让我校为了学生的成长智慧地前行,促使我们去思考当下课堂的新常态,促使我们去重构我们师生的关系,促使我们去反思“墨香”对于学校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01).
[2]王继斌.草书欣赏——书法的灵动美[J].文教资料,2014(08).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