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花灯一词的概念也与时俱进,最初的“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现代“花灯”这个名词应该指物的花灯和一切有关花灯活动的总称。我国的花灯分布广泛、流派众多,有芷溪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等,各地花灯别具特色。弥渡县地处云南高原西部、大理州东南部,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
一、弥渡花灯的起源
(一)民间传说
在走访弥渡县密祉乡村落时曾采访过数位民间老艺人,都一致认为灯会起源于唐朝。唐明皇因天下太平,大放花灯,并微服参加花灯歌舞。为了避免有失体统,唐明皇把自己的鼻子涂成白色,参加歌舞。从此,花灯歌舞里直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白鼻子”这一人物。“灯从唐王起,戏从唐朝来”,这是民间对弥渡花灯起源最流行的说法。
(二)史料记载
弥渡灯会始于明代,盛于清乾隆年间。根据本县名士、省内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师范(1751—1811)名著《滇系》杂载《山歌九章》附有“右山歌九章皆田间所唱,不知始自何人,其音调较《子夜歌》为更古。余如《石榴花》、《倒扳浆》、《打枣竿》,亦多可诵者”。其中《子夜歌》即“吴歌小曲”,是明代流传于南方的俗曲。再据《赵州志·俗载》“元宵多于飞来寺燃香,弥渡聚太平山或铁柱庙或温泉,夜则张灯踏歌为乐”。
二、弥渡灯会的特征
(一)浓厚的宗教性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元宵花灯节时弥渡密祉的各村灯班开始玩灯事,必须举行一个接灯神的仪式,一般主要包括龙、狮、传统花灯节目等,到固定的庙宇举行接灯神仪式,花灯盛会结束时也要进行送灯神仪式。
(二)文化的包容性
弥渡花灯文化具有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異。与其他地方的民俗活动相比,弥渡花灯不仅传承了数百年来的传统花灯元素,对外来文化也持有开放的态度。首先,弥渡花灯盛会中的活动内容中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原来的花灯剧目焕发了新的活力。其次,在弥渡灯会中可以看到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
(三)严谨的程序性
弥渡花灯的表演中非常讲究程序,各种表演都遵循着特殊的模式。龙狮在表演前必须举行祭拜老郎神君的仪式。在表演时都有特别的规范动作,如舞狮表演必须遵循点睛、醒狮、舞狮、退场。舞龙也遵循龙出宫、舞龙等程序。传统花灯的表演也按照特定的套路来表演。
三、结语
弥渡花灯的起源至今还尚无定论。弥渡花灯展现出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文化的包容性、严格的程序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弥渡花灯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电话:15887060506;信箱:2467641200@qq.com)
一、弥渡花灯的起源
(一)民间传说
在走访弥渡县密祉乡村落时曾采访过数位民间老艺人,都一致认为灯会起源于唐朝。唐明皇因天下太平,大放花灯,并微服参加花灯歌舞。为了避免有失体统,唐明皇把自己的鼻子涂成白色,参加歌舞。从此,花灯歌舞里直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白鼻子”这一人物。“灯从唐王起,戏从唐朝来”,这是民间对弥渡花灯起源最流行的说法。
(二)史料记载
弥渡灯会始于明代,盛于清乾隆年间。根据本县名士、省内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师范(1751—1811)名著《滇系》杂载《山歌九章》附有“右山歌九章皆田间所唱,不知始自何人,其音调较《子夜歌》为更古。余如《石榴花》、《倒扳浆》、《打枣竿》,亦多可诵者”。其中《子夜歌》即“吴歌小曲”,是明代流传于南方的俗曲。再据《赵州志·俗载》“元宵多于飞来寺燃香,弥渡聚太平山或铁柱庙或温泉,夜则张灯踏歌为乐”。
二、弥渡灯会的特征
(一)浓厚的宗教性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元宵花灯节时弥渡密祉的各村灯班开始玩灯事,必须举行一个接灯神的仪式,一般主要包括龙、狮、传统花灯节目等,到固定的庙宇举行接灯神仪式,花灯盛会结束时也要进行送灯神仪式。
(二)文化的包容性
弥渡花灯文化具有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異。与其他地方的民俗活动相比,弥渡花灯不仅传承了数百年来的传统花灯元素,对外来文化也持有开放的态度。首先,弥渡花灯盛会中的活动内容中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原来的花灯剧目焕发了新的活力。其次,在弥渡灯会中可以看到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
(三)严谨的程序性
弥渡花灯的表演中非常讲究程序,各种表演都遵循着特殊的模式。龙狮在表演前必须举行祭拜老郎神君的仪式。在表演时都有特别的规范动作,如舞狮表演必须遵循点睛、醒狮、舞狮、退场。舞龙也遵循龙出宫、舞龙等程序。传统花灯的表演也按照特定的套路来表演。
三、结语
弥渡花灯的起源至今还尚无定论。弥渡花灯展现出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文化的包容性、严格的程序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弥渡花灯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电话:15887060506;信箱:24676412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