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座谈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67716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时间1986年7月2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五院主席孙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参加者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谢冕(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钟(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佘树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方锡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封士辉(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林基成(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整理陈平原
其他文献
非线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多点渗透,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设定非线性教学目标、关注非线性教学过程、创新非线性教学训练,这些都能够形成崭新的教学点。教师从教学实际
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经过13年的开发,采出程度41%,油田综合含水96%,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针对平湖油藏在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无后备资源接替的情况,结合该油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元素,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制约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基于此,文章从以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感;借力活动,构建班级幸福圈;家校联手,创新载体拓展平台四方面提出了强化班主
综合能源的提出实现了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耦合,实现了能源高效梯级利用,文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及系统网损的多区域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日前—日内调度模型。建立了采用日前—日
审美教育对于我国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从文章结构、文章情致、文章神韵、文章理趣四方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