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里的“这个”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前夜》是陕西作家姜启德先生的一部关于金融改革的长篇小说。我不认识姜启德先生,但从他的小说看,他大概工作在金融战线,可能大小还是个负责人,他对金融行业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不是一般外界人士或基层金融员工所能达到的。而且我敢肯定地说,在实际生活中,他还是金融改革的积极拥护者,甚至,就是推行者之一。他写作这部书的用意应该是反映金融系统改革开放这个大主题,反映和讴歌那些积极致力金融改革的弄潮儿,比如书中的主人公别来灾。
   人物塑造永远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塑造人物,塑造怎样的人物,不同的作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方法。就本书而言,我以为姜启德先生是把他的主要人物放在特殊的环境里,放在矛盾的交叉点上,放在众多的人物关系中,放在人性的天平进行种种考量,在风口浪尖锤炼的。
   姜启德先生塑造的别来灾这个形象是具有一定共性的:他新官上任后的调查研究,他拟定的基层银行改革方案,他在改革和维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過程中力排众议、不屈压力、敢于“顶上”、抗击邪恶,关键时刻总是勇于战斗在第一线。从上任不久的机构改革和上门蹲守催贷,到以己之力侦探、力主立案追逃,从对天堂花园巨额贷款劣变的遏制,再到两次蒙冤入狱,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不屈不挠和大公无私,可谓近乎“高大全”式的人物。
   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别来灾这个人物,更不是否定姜启德先生探索塑造新时期英雄人物的努力。恰恰相反,我是想在更高的高度上肯定这种探索,并给他的主人公以文学地位。
   一
   恩格斯1888年《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不放在典型环境里考量的典型人物,实际上不成其为典型人物,其典型性无以显现。
   别来灾所处的特殊环境,小说一开始就有所交待,这就是:一方面是社会上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一方面是国商银行被西方国家断定为将“技术性破产”;一方面是城市副中心的西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热浪滚滚,一方面是国商银行新区支行(以下简称“新区支行”)关键时刻走马换将;一方面是诸多银行竞争激烈,一方面是新区支行积重难返;一方面是亟需改革旧有模式,一方面改革阻力愈益强大。别来灾在这样的时刻来到新区支行,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对于《上市前夜》来说,这是个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就要有非常之人,不然非常时期便无法渡过。这个非常之人就是别来灾。
   别来灾原名叫别来财,其孪生弟弟别来运(后改名为别来恙)。别来灾本来是考取了陕西财经学院的,但是因为要供弟弟上学,所以未去报到,而进山做了挑夫。一次他碰巧看见有人跌入悬崖,便不顾一切,把人救上来,并送进医院。被救的人是新区支行行长王子虚。正是王子虚的栽培,别来灾当了银行保安,进而被资助上大学和被银行正式录用,并很快成为银行骨干和金融人才,王子虚升任西京分行行长之后,他便被任命为新区支行行长。
   别来灾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却很慢,省行会议以后,一连多日,他好像无所事事,这里转转,那里看看,工作不像工作,调研不像调研,到网点办业务还自己排队,惹得行内行外议论纷纷。就在这个时候,他抛出了《关于新区支行内设机构集约化、扁平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分行行长王子虚模棱两可,人事处长张北“一票否决”,以及副行长孔南等人的阻挠抵抗。别来灾面对“出师不利”的情况,依然坚持分步骤推行他的改革方案。
   《上市前夜》写的就是别来灾进入新区支行后的大刀阔斧改革,写他在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以及破浪前行的历程。别来灾应该是这个时代金融改革的先锋,他所设计的“路线图”,代表了整个银行业的改革方向和模式,他首先打破了银行的“衙门体制”,把从行政视角出发的部门设置一变而为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企业化服务窗口,大幅度削减“机关”式人员,充实营业和信贷第一线力量。须知,别来灾是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且顶着上级人事部门的打压而冒险推进的。他的西京新区支行好比安徽凤阳的小岗村,他无疑是那个带头按血手印的人。我们不能不为他的勇气喝声彩,也不能不为他的前途担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意志坚定的别来灾决定赴汤蹈火了。他的这个决定其实与他本人的利益并不吻合。按照此时他还不知道的他亲生父亲王子虚的安排,稳妥走他的路,也许会很快青云直上,王子虚也会在梦想的岗位上安全着陆。他年纪轻轻就做了重要的新区支行行长,作为金融家的发展前途是可以预测的。银行行长,有权有钱,不必费力,名利双收,何乐不为?可是别来灾有他的胸怀,他非要“剑走偏锋”,冒险改革。须知,他的改革不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式的,而是他个人的主动行为,是他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的行动。搞不好,“肉落千人口,罪是一人担”;搞好了,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还可能树敌太多,留有后患(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于个人都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的事情别来灾偏干,他的动力是什么?小说似乎没有言说。我在想,是因为他年轻气盛吗?是改革的形势召唤吗?是他骨子里就有改革的因子?还是他出于某种利益需要?好像都不是。都不是也就都是,这里边性格起到一定作用。他从最低层走出来,那种向往创造辉煌的心态时刻促使他跃跃欲试。他仿佛不信邪,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劲儿。改革的形势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炬,他一旦举起了这把火炬,就只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他点燃了基层银行改革的“雷管”,纵然粉身碎骨,也只好抱着它拼死去炸阻碍改革的“碉堡”了。
   环境使然。时势造英雄,环境促成了英雄的成长。
   作家刻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描写和塑造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便具有了英雄色彩,他便成了这个典型里的典型,即使他本人没有想到要做这个典型,“典型”的桂冠亦无可争议地戴在了他的头上。
  二
   塑造小说典型人物当然需要把特定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上。姜启德先生很适时很巧妙地这样做了。    具體一些说,别来灾面临的矛盾太多了。从开始的人浮于事,试图改革,到他走出监牢,重返岗位,替代王子虚升任西京分行行长,这中间可以说每一步都有惊涛骇浪,每一刻都充满矛盾斗争。他就是在不断地冲突中被推上潮头的。
   小说从第二章起,对他的非议和阻力就发生了,冲突也即正式开始。最初的冲突是他与张北的,张北否定了他的改革方案,而别来灾顶着压力硬着头皮试水改革银行机构,接着是他针对腾达公司赵世才赖账而率员上面蹲守催贷,为后来更多更大冲突埋下了伏笔。
   只赵世才这一个矛盾线索,就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冲突”。
   第一次较大冲突,是别来灾发现前任弄虚作假,与不良客户关系暧昧而致使贷款劣变,决定给欠贷3000万元的大户腾达公司吃“小灶”,成立清贷小组,上门蹲守收贷。腾达公司总经理赵世才自恃有后台,亦有王子虚给撑腰“输血”,把贷款转而放成高利贷,拒不还贷。双方僵持十多天,期间曾有肢体摩擦,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别来灾利用弟弟别来恙等公安干警的力量,采取果断措施,将几家高利贷借款户的借款划归为银行贷款,成功实施了债权转移。既为几家小企业解决了低息融资,又成功清收了腾达公司所欠银行全部贷款本息。这一次“冲突”使别来灾与赵世才为代表的一方结下了“梁子”。
   第二次较大的冲突,是一次力量与智慧的较量,由赵世才作保却不保的他侄子赵耀豹恶意逃废银行贷款,潜逃到台湾,改头换面,改名换姓,经营起了香蕉园。别来灾获得线索后,立即申请追讨,几经曲折,终于将整了容改了名的赵耀豹抓捕归案,使时过六年的潜案得以成功告破,挽回了这笔早已被核销的银行贷款。这次行动,虽然赵世才出面不多,最后也没有伤及他一根毫毛,但是,从根本上说,依然是别、赵矛盾的戏,赵世才是赵耀豹背后的黑手。
   第三次较大的冲突,是围绕腾达公司天堂花园项目巨额违规贷款展开的,过程比较长,也比较错综复杂。其故事是以郑月梅、褚韵雨、巧巧等女性为导火索与赵世才一方各种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以致最后发展到绑架和伤害。赵世才、王子虚等人的真实嘴脸一点点暴露。在这次较量中,别来灾几次蒙受冤屈,但是邪不压正,正义总归胜利,银行的数亿元贷款损失得以挽回。这也是一次未完的冲突,因为王子虚狱中自杀、赵世才在美国遭暗杀、凶手逃之夭夭、背后“导演”尚不明晰,可以想见,以后的斗争还可能更艰苦卓绝。
   当然,矛盾冲突有好几对,这里只列举其中一对中的三个。
   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别来灾的形象被逐步突出出来。
   矛盾冲突为什么会对塑造人物形象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矛盾是一种对立,一般来说这种对立较难调和,处理不好就可能发生质变,或者根本无法调和,必然你死我活。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个性和能力是最能够看清楚的。冲突,就是试金石,就是检测仪,是小说人物最好舞台,也是人物可以任意发挥的最佳时刻,是人物性格充分表现和能力充分暴露的关节。在上述每个较大的冲突中,别来灾是无法逃避的,他必须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而在他的态度和方式里,他这个人的形象就出来了,乃是无疑义的。姜启德先生深谙其中之道,所以他把他的人物放在了这样的风口浪尖上摔打,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里,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正是在这种交道中,方显出一个人与别个人的不同。小说人物典型,就是在各种人物关系中塑造出来的。《上市前夜》中,围绕着别来灾有一大群各种各样的人物,如果以别来灾为圆心画图,我们就会发现,在他的周围,布满了支持和反对、仇恨和同情、附和和无谓、亲密和疏远以及家人和路人等等一干人等,这些人或多或少地都与别来灾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都因别来灾的存在而存在。也就是说,别来灾是这部书的中心人物。
   王子虚是别来灾的恩人,是一个隐蔽的父亲。别来灾是别家收养的孩子,本名应该叫王平,是王子虚考上大学时媳妇生下来的双胞胎哥哥,媳妇难产去世,王子虚为实现大学梦,把他连同弟弟一起丢在了福利院门口。善良的别来灾成人后,意外救下王子虚,王子虚方知是自己的儿子而又暂未公开生父身份,供他和弟弟别来恙上大学,后安排在银行工作,把别来灾培养成为优秀的金融干部,而别来恙则成为公安干警。但是,王子虚的私心驱使他走上腐化、犯罪道路,他受贿、渎职和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而当后来罪行暴露,竟不惜谋杀自己的部下(信管处长吴晓阳),简直罪不容诛。当然,在对待亲生儿子别来灾的态度上,他在别来灾不那么完全屈服和顺从的情况下,也是有所变化的,并不是一直支持其工作,也有过反对、软拖和“下别腿”的时候。
   黑老大施大闹及其弟施小闹是小说中的恶棍,其矛盾属于敌我性质的对立,他们对别来灾身边人的侵害,有的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别来灾的,可是也与别来灾有密切关系。如对巧巧的绑架,施大闹的本意是按照赵世才的意思,把巧巧献给“老板”享受的。而巧巧是郑月梅的女儿,郑月梅是别来灾的初恋,也是他几经周折后的最终的伴侣。而对褚韵雨的绑架和残害,就是明显针对别来灾了。褚韵雨原是美籍华人,回到国内发展,几经磨合,与别来灾的新区支行建立了业务关系。在最后的时刻,那伙恶人为了往死里整别来灾,谋划了一系列阴谋,恰巧被褚韵雨知道,他们便不惜杀人灭口。而褚韵雨终于逃出虎口,但是却摔断了腰椎,造成终身瘫痪。
   别来灾的弟弟别来恙,作为派出所所长和刑警队长,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从各方面支持哥哥的工作,有时候还是冒着不合法出警的危险,为哥哥的催贷、追逃甚至出境缉拿不遗余力,最终帮助哥哥洗清了冤屈、完成了银行追逃和刑事侦缉工作。表现了他的嫉恶如仇和兄弟间的手足情谊。
   还有别来灾的前妻冯梦瑶、副行长孔南、行长助理陈怡欣、信贷科长朱宁、赵世才秘书何小雯等等各具个性的人物,也都在小说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别来灾的形象就是在和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中凸显出来的。    試想,如果我们抽去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论怎样使尽浑身解数,别来灾的形象也是塑造不起来的,要么他是“空中楼阁”,要么就是苍白无力,或者是没有“魂灵”亦没有“身体”支撑的虚拟幻影。
  四
   姜启德先生很注重在人性的纠缠中塑造他的小说人物典型。这也是《上市前夜》这部小说值得称道的又一成功之处。
   人性,是个被现代人炒作得有点儿过分的问题。当然,人性这个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否定不了。但是,人性在社会发展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人类是不是仅仅是为了开发人性或者发展人性中最原始的成分,以及如何满足人性的所有本能的需求,还有就是对于具体人性与兽性的科学界定,这些问题人们并没有搞清楚,只是赶时髦地呼唤普遍的人性,抑或片面发掘人性中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积极的人性或者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不可否认,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确实越来越显示了其严重性。
   然而,作为“人学”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人性,要研究人性,要以人性作为许多课题的抓手。小说里的人物,无论如何不可以离开人性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依赖的就是人性,是人性的纠缠,是在人性纠缠中的雕琢。
   《上市前夜》在这方面的安排是比较到位而又恰到好处的,从而使得小说不仅好看,而且主要人物有血有肉、可感可亲。例如别来灾和王子虚,他们的实际关系,一个是子,一个是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一个是下级,一个是上级。别来灾对于王子虚的“知遇之恩”可以说无时不在意识深处提醒着他与王子虚的关系,他不能不顾忌王子虚对他的恩,因此表现在行为上,别来灾总是要考虑王子虚的感受,而不至于使矛盾过激,这是完全符合人性之普遍规则的。另一方面,别来灾要改革旧有体制,又不能不冲破王子虚的制约,在王子虚模棱两可的时候选择对自己行动有利的方向,让王子虚心有反感却说不出什么。那么,王子虚这一方,他对于和别来灾的关系是心知肚明的,可是由于工作等等原因,他不能在短时间内点破,只能暗暗为别来灾的前途铺路,在他看来别来灾出格的时候他多是原谅的,袒护的,即使到了最后,他也尽量不伤害别来灾。而别来灾、别来恙兄弟两人得知王子虚是生父之后,自然感念其身份和恩惠,关键时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之减轻罪责。姜启德先生把父子亲情与上下级关系以及清浊界岭纠缠在一起,赋予别来灾一身,在如此人性的冲突中塑造别来灾这个人物,可谓是把他放在了另一种的典型环境里了。
   再如,别来灾与郑月梅的关系。郑月梅在小说里出现虽然不早,可是其分量却不能小觑,她是别来灾的对手腾达公司总经理赵世才的前妻(后来成为赵世才的职员),却又是一位几乎贯穿别来灾生命始终的人物。中学时代与郑月梅的“邂逅”,其后的痴情寻找,再后的偶然相遇,以后的分分合合,感情的时断时续,所有这些“一波三折”,读起来也是让人回肠跌宕。
   “纠缠”理论,或曰量子纠缠理论,是科学界的一个新发现,该理论认为,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又译量子缠结,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是指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的现象。
   其实,这样的描述并不完备。我们不说物理学概念,只谈小说里的人性纠缠。都说“血浓于水”“血脉相连”,人性在亲情关系中是会发生“心灵感应”的,同时也会有“心照不宣”的现象。无论怎样说,别来灾与王子虚之间的亲情“感应”还是非常明显的,和郑月梅之间的“一见钟情”式的纠缠也十分强烈,最后别来灾与郑月梅走到一起应该理所当然,是他们之间人性纠缠的必然结果。这两个纠缠的过程和结果,是从人性的复杂性这个角度突出了别来灾形象的重要性,以及他获得的“剑走偏锋”的实际效果。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里说:“因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即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别来灾是一个人,但同时他又是这群人的总体。他的行为,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个时代这类人的总和。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也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该是这样。”一个文学形象的成立,不仅是其自身的逻辑证明,更是各种关系纠葛的结果,尤其重要的,是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的独一无二性。别来灾的身份是比较个别的,金融改革人士作为主角,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很少出现,从这一点上说,他是新人,是恩格斯引用黑格尔的话所说的“这个”,是值得珍惜和记住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在小说中的作用绝不可忽视。那么,就《上市前夜》语言而言,尽管其扎实的文字功底不可否认,而且已有不少读者和评家对其语言的优美和生动给予肯定和赞赏,但在我看来,其通篇基本都是那种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式的语言。换句话说,就是语言的地方特色稍嫌不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个性特色的表现和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这是本人读了这部小说后感到的某种缺憾。当然,瑕不掩瑜,作家姜启德先生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个批评。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相对稳定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受到了社会经济转型的冲击,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打工,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留守儿童、老人无人赡养以及农村犯罪率逐步升高等问题纷纷涌现,社会秩序出现了失衡。莱州市“四德工程”是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自“四德工程”开展以来,农村文明风貌均有较大变化,群众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更加安定有序。本文通过对莱州
期刊
摘 要: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取材于1910年发生在哈尔滨的大鼠疫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题材,着重表现的是鼠疫中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以及人性的舒展,大家在日常琐屑的生活中被遮蔽的高尚与残酷在灾难的洗礼下,显示其本来面目。以及作者在小说中所阐释的中国式生存哲学和对自然生灵的关照。  关键词:灾难; 人性; 选择; 生存哲学; 温情; 信仰; 自然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
期刊
摘 要: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着丰富的训诂资料,历代都有人为它作传注笺疏,其词义训释的成就较为显著。本文以向熹《诗经词典》为据,考察《诗经》中“戎”、“如”二词的意义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戎”、“如”二词词义的演变方式有引申、相因生义、语法影响等。  关键词:《诗经词典》;戎;如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042-0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期刊
摘 要: 郭沫若的诗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今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其中的泛神论思想与反抗意识,忽视了郭沫若对人生根本问题的思索,而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中出现的许多意象往往都展现出作者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进行的人生思考。本文从郭沫若对待生死的态度切入,分析其诗歌创作不同阶段下生死观的变化并反映其中所呈现的创造性意义。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生死问题;创造性  文章编号:978-
期刊
摘 要: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学发展的新的高峰,尤其是五言诗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价值往往围绕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而其审美价值则隐匿其下,通常少有详细论述。尽管《古诗十九首》语言平淡自然,鲜有雕琢,但它依然呈现出“婉转附物,怊怅切情[1]”的浓烈表达效果。其中色彩的运用功不可没,无论是意象兴寄还是人物塑造,皆离不开色彩的点染。色彩运用使得《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感人,也
期刊
摘 要: 美剧《生活大爆炸》能在我国受到广泛欢迎,其字幕汉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其中双关语的大量运用。本文將以《生活大爆炸》为例,研究美剧字幕汉译中的双关语及其概况、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双关语的运用,双关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刻画人物性格、制造语言幽默和制造讽刺效果等,正确合适地对原剧中的双关语进行翻译,可以充分发挥双关语的幽默喜剧效果,从而使我国汉语观众与英语观众达到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成
期刊
摘 要: 嵇康的“尚奇任侠”既与他的个性气质有关,又与他所秉承的越文化之熏陶、所染受的思想文化和所处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密不可分。而嵇康在临行前从容奏出一曲《广陵散》的事迹更是广为人知,并自此以临终奏琴的形象,将他的名字与《广陵散》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广陵散》作为嵇康一生性格最紧密和真实的体现,以其侠风义胆,慷慨高昂的曲调,完成了与嵇康之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人曲绝唱。本文旨在从嵇康身上侠之性格与名
期刊
摘 要: 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纪录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当代,在故事片的冲击下,纪录片面临着失去大众和市场的危机,这就要求纪录片要从表现形式上作出创新来吸引观众。随着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发生着变化,其本质即真实性也在不断受到质疑,但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将为影视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数字时代,VR技术与纪录片的结合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现实纪实的真实性,形成了一种沉浸式真实感,而动画技术与纪录片的结合创新了新纪
期刊
摘 要: 影视作品以真境化的方式传播民俗文化。以陕北生活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一方面通过标志性的陕北文化符号传播陕北民俗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典型的陕北人物形象来展现特定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两者共同展现陕北黄土高原的独特历史风貌与人文气息,使陕北民俗文化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影视媒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影视;陕北;民俗文化;文化符号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
期刊
摘 要: 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物管理所开展的文物宣传工作以法律法规(即普法宣传)为重点。我所始终将贯彻、宣传各项文保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长期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我所工作人员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宣传模式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所开展的普法宣传工作做一概述,并对宣传模式进行介绍、探讨,以期有裨益于促进区县基层文管所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促进文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秦东陵文管所;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