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与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对比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螺旋CT与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梗阻患者8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组均40例.参照组实行X线诊断,实验组实行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50%,参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2.50%,实验组准确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更适合帮助患者诊断肠梗阻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讨论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对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急诊自2021年1月起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工作中施以规范化护理.将2021年1月-8月实施规范化护理期间收治的3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当作研究组,将我院2020年6月-12月未实施规范化护理期间收治30例患者当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院内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降低院内转运中的时间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内科的眩晕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1次/天,7天一疗程.在治疗第7天(一个疗程)和第14天(两个疗程)后应用《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第一疗程(89.16%)、第二疗程(93.6%)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3.83%;83.1%),差异
目的:探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本科室护士30名,2020年1月-3月为对照组,4月-6月为观察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留置针堵管率.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冲封管手法培训可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士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
艾滋病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会对人体免疫功能造成破坏,加速病情恶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均较受关注.近年来,随国内艾滋病发病率的提升,临床在深入研究疾病治疗的同时,也比较关注医务人员在艾滋病治疗过程中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希望通过做好因素分析,加强防护干预,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医务人员在艾滋病手术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手术室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体温、引流量、尿量、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躁动、寒战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术后即刻、术后2h,未发生组患者的体温均高于发生组(P<0.05).未发生组患者的引流量少于发生组(P<0.05),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发生组(P<0.05).未发生组患者的躁动、寒战发生率16.00%(8/50)、6.00%(3/50)均低于发生组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运动对重症肺炎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改善的效果.方法:以4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运动)与对照组(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呼吸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ICU、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呼吸做功(Wob)水平降低,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升高,观察组Cdyn水平高于对照组,PIP、Raw、Wo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
目的:总结1例毒蘑菇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实施ECMO联合CRRT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采取护理目标管理方法,将患者实施ECMO联合CRRT治疗期间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作为总目标,再将总目标细划分为3个分目标:ECMO管理、CRRT管理、体位管理,根据分目标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入院第4天时,尿量3730ml,停止CVVH,总胆红素23.5μmol/L;直接胆红素10.4μmol/L,停止血液灌流治疗,入院第8天时,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成功撤离ECMO.入院第15天时,患者神志
目的:探析无肌松药喉罩通气全麻这一方案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疝气、接受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共82例.研究中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两个组别,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麻醉时分别应用有肌松药喉罩通气全麻和无肌松药喉罩通气全麻.结果:进行时间性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更早,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均有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药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麻醉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纳入54例观察对象,均为创伤骨科患者,全部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于本医院接受治疗,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8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8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列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从手术相关指标看,对比结果(P<0.05),试验组各组数据均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从并发症情况看,对比结果(P<0.05),试验组并发症更少,与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00例与临床护士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患护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护理合格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较对照组好,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管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