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一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以提高疾病控制率.方法:开设“呼吸药学门诊”和“吸入药物指导门诊”,线下重点对初次用药和用药操作方法错误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线上拍摄并推广“吸入药物用药操作方法”科普视频,为患者提供最基础的吸入治疗药学服务;帮助医联体单位培训基层药师,提升他们的药学服务能力.结果:对呼吸药学门诊100例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85.0%的患者有两个或以上药学相关问题待解决,其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占比较大.对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库中2305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首次使用吸入药物的患者占68.8%,用药操作方法错误或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占31.2%.对479例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进行吸气峰流速监测发现,在药学服务前,他们的吸气峰流速达标率仅为27.8%;药学服务后,达标率增高至93.1%.结论:药师全面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管理可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提升慢性乙肝患者药学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和提高药师工作效率,为慢性乙肝患者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定“提升慢性乙肝患者药学服务”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开展活动,评价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药学服务不足的原因,拟定重组管理团队、多维度药学服务、临床应用依从性研究服务于慢性乙肝患者等对策改善药学服务质量.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表现为记忆、认知障碍并伴随焦虑情绪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淀粉样β蛋白组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分子病理特征.Tau病理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之一,成为药物研发者的关注重点.本文就当前以tau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进行了分析,在分子、细胞、整体动物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水平上总结了临床前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模型及评价方法,概述不同模型的利弊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给我国各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目前来看,长期抗疫已经不可避免,疫情期间开展临床试验已经成为常态.临床试验中,应该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本文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Ⅰ期临床在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开展的5个临床试验项目,通过试验前期、筛选期、试验期、清洗期、随访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保障受试者的安全,确保临床试验顺利地进行,从而确保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它不仅影响儿童睡眠质量,还会导致心肺功能及多系统功能损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在早期发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小气道造成的影响,从而及早进行干预.对近年来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肺功能关系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做一综述.
目的 本论文采用复合酶解法制备酪蛋白抗凝血肽,然后对其进行了分离及抗凝血活性测试.方法 本实验通过比较混合酶解和复合酶解酪蛋白的水解液活性,获得抗凝血活性最高的组合,为“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酶解酪蛋白组.然后选择截留分子量为1 kD和3 kD的超滤膜对抗凝血活性最高的组合进行超滤,实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1 kD的超滤浓缩液抗凝血活性最高.结果 超滤浓缩液进行抗凝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兔血︰1 kD浓缩液(V︰V)=6︰4和兔血︰1kD浓缩液(V︰V)=1︰1组合都是48 h
目的 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 在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
口服给药形式简单方便,是常规药物治疗的首选途径,然而对于禁食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药物及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的替代给药方式.直肠黏膜内血管丰富,给药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防止胃酸及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减少胃的刺激.但由于缺乏经证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对给药器械依赖大,以及给药部位特殊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等,其利用率相对较低.本综述归纳直肠给药特点及优势,探讨影响直肠给药吸收的因素以及介绍常见给药装置的类型、新型直肠给药剂型,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直肠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理
目的 研究甘蓝强骨片对小鼠单次给药以及对大鼠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次给予小鼠最大剂量的甘蓝强骨片33.86 g·(kg·d)-1,给药后观察14 d动物的一般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剖检进行大体病理学检查.采用大鼠进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80只动物分为甘蓝强骨片22.50、11.25、0.45 g·(kg·d)-1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对照4组,每天灌胃给药,连续30 d,每天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每周测定体重及进食量.给药30 d结束后,测定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
“临床药学必须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总药师、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吕迁洲教授从一开始就对临床药学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知,这使得多年来中山医院的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牢牢抓住了临床的需求,也使得中山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发展“一直在健康的路上”,吕迁洲教授说.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22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紫杉烷类药物组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总的、严重的和≥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常见不良事件方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紫杉烷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