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建设:创新高品质队伍发展的特色路径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队伍建设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校情和德育工作的特点,学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本文以哈尔滨市复华小学为例,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等方面出发,阐述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以供探讨借鉴.
其他文献
爱与规则应双轨同行.有规则才有边界,有边界才更有助于孩子达成生命自觉.作为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域,班集体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生命自觉”的精神家园.结合班主任日常工作,积极探索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策略:立足德育主阵地,树立规则意识;多学科联动整合,培养规则意识;联结游戏活动,体验规则意识;家校协同共育,发展规则意识,助力学生走向生命自觉.
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一个各种要素不断建构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内在自觉和自主发展.作为青年班主任,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史,从回望学生时代中接续成长能量.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善待来自我们和孩子们的问题,在拥抱与解决中收获多元成长.自觉上下求索,掌握时间管理法则,求术与求道并进,推动专业发展.
《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五岁了!轻轻翻阅60多本装帧精美、内容精彩的杂志,犹如母亲爱抚着自己五岁的孩子,我感慨万千,心底不由涌起“一句爱的赞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期刊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灵魂.政府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主体:科学认知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前提;制度体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而保障条件则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支撑.
规则童谣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宝贵资源,深受学生喜爱.它促使一年级学生养成好习惯,起到了激趣、认同、唤醒、内化、践行的作用.针对当下弃用、错用、死用规则童谣之现象,我们需研读一年级教材中规则童谣的编排意图,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其分类串联、建库活用、续编自创,让规则童谣变成朗朗上口的歌谣故事与贴近生活的育人情境,帮助学生涵养好习惯与好品格.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历史题材蕴含着特有的德育价值,然而历史遥远、深邃、繁重,一直是教学难题.教师要立足儿童立场,拉远为近,让儿童学“活历史”;变静为动,让儿童“活”学历史;化知为智,让历史“活”在童心,让课程教给儿童“活着的历史”,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与典范.文言文的学习与积累,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引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美读、品读、赏读、辩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韵律、解决疑难、欣赏情感、辨析实践,彰显文言文的韵味.
偶然的契机,结识了《中小学班主任》.那是2019年,学校让每一位班主任订阅一本专业杂志,很多人选择了这本杂志,我也被这亲切的名字吸引,由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邮局专人将所有信件、刊物送至校图书馆阅览室,然后由各年级派人领取分发,学校管理员很细心,每次都认真写明订阅老师的年级、姓名.第一本墨香飘逸的杂志到手,我一口气从头至尾通读了一遍.许多如我一样的老班们在班级管理中总结出的一套套创新理论和智慧方法,让人激动,又令人羡慕,更有太多的收获.我尝试着摆脱传统的严防死守、寸步不离的“保姆+警察式”管理模式,勇
期刊
班主任岗位有着专业要求.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已搭建起自国家至省、市、县、校级的班主任专业培训机制.各级培训项目持续协调启动,地域联动频繁,有力地促进了班主任整体队伍与个体专业素养的提高.班主任专业学习在实践中持续进行,发表或出版的大量科研成果显现出班主任的师德水平、业务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得到较大的提高.优化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落实全员育人任务、提升培训实效能够进一步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师爱是教育的灵魂.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他人的孩子则是神,正是因为高尚的师爱,教育才神圣.rn师爱主要是通过爱学生、爱教学、爱自己来体现的.rn一、爱学生rn师爱之高尚,是因为发乎天性.西班牙教育家玖恩·维夫斯说:“教师的爱应是做父亲的爱,他应真正从心底里爱学生,好像学生就是自己的儿子.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承认他受惠于亚里士多德的比受惠于费立浦的爱要大;他从费立浦得到他的肉体,但是从亚里士多德得到他的心灵.”这是以父亲喻之.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则以母亲作比:“教育者的职业活动无疑靠近他们母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