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外延与内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依然是中考语文试卷的常见客,它既看重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鉴赏力,又考查学生对人生、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还能从写作技巧上检测学生的辨析、撷取材料、文章开合、布局谋篇及综合应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可以说话题作文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广泛的写作空间,其本身便具备了活、宽、广的特点。
  关键词:话题作文;外延与内涵;辨析
  写好话题作文并不易,尤其是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把握住出题人的思路,这一点便难坏了许多学生。尽管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是多样的,但其外延与内涵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何从它的外延和内涵上加以规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抓住题材的外延和主题这个内涵,再难的话题作文也会有一个规律。不论是“命题式”话题,还是“引语式”话题,乃至“材料式”话题,它们都会给出一个范围,如何去规范这一范围的外延与内涵,这是每个学生应注意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话题作文的外延。
  所谓外延就是从话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生发出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部分去延伸、拓展,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材料中最能展示个性,最新颖吸引人的材料搜寻出来,并据此立意谋篇。许多的学生往往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一筹莫展,认为话题范围太小,而现实生活中与此相联系的、密切的,兼可写的东西又太少。因此,作文的外延首先便是抓住其写作要求的材料内容,以便迅速联系到自己写作的熟悉内容。
  这是一个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过程。学生只要紧扣话题本身,直接动用自己的记忆素材即可,不需要惊慌失措、东拉西扯。它的要求有两个:一是紧扣话题,一是链接记忆。
  紧扣话题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审题能力,这一点对于话题作文来说不是难事,因为话题是现成的,并不需要学生去挖掘,学生需要记住的仅仅是不要忘了。这一点教师可以在考前叮嘱或简单地进行审题训练即可,这一方法的掌握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
  链接记忆要求学生能灵活掌控自己熟悉的素材,做到临考不乱,合理调度。这一点同样可以事先做好基础的训练。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习作,将比较好的梳理出来,或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简单的描摹与分类。比如,有的孩子习惯写景,那就注重实际生活里景物的描写与刻画;有的孩子喜欢人物对话,那就认真梳理不同人物对话的技巧等。力争在考场中拿到话题后,脑海里能自动浮现相关的题材,从而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如这样的作文: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对许多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一些很少听音乐又不够细致敏感的人来说,这个话题就缺乏足够的材料来支撑。如何让一个死板、单一的话题丰富起来,我们不妨从其外延下手。首先从其本身拓展,音乐可以联想到乐曲、歌曲。当学生想起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时,即可借此衍生出一篇好文。其二是从相似、相仿的角度来拓展。比如“生活如歌”“命运的交响曲”“婚礼进行曲”等,写出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东西。将话题拓展开来,不再拘泥于话题本身,引导其话题向象征性的方面进发,这就是外延话题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成功翻越旧题材的路。其他的话题亦可如此类推,如话题“地震”的本身是地质学名词,但从外延上讲我们可以看到较大人际关系的变动也可称作地震。话题“雨”原本是气象学的名词,但从外延上讲细雨如绵长的忧愁,大雨如直爽的性格等,将其拓展到情绪上来即可写成一篇叙事为主,借景抒情的好文章来。
  其次是话题作文的内涵。
  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把握提示或材枓的方向,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依据自己储存的与之相关的素材,写一篇永恒切题的文章。如果说外延方法的使用是题材范围上的拓展,那么内涵是文章主题的压缩。过多的材料与提示往往会分散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如何将众多的素材以统一的主题来统领,或如何将所熟悉的素材来满足众多的话题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话题内涵的把握。
  但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所以即使是外延功夫很好,也很难涵盖住所有的话题。“山不过来我过去”,佛语如此,作文亦如此。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材料往往会纳入到几个常见的主题(除去写景、议论外)之中,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相信前两个是许多学生作文所常见的中心。所谓多变的话题,不变的主题,以一些拿得出手,加得上情的主题来写,总比死搬硬套几个不熟练的材料要好。
  亲情的预备与梳理侧重在父母与亲戚,这一点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只有事先进行准备,对观察、多体味,亲人间的情感才会更加的淳厚与悠远。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写家庭间的小片段,关注父母的言行,重视与亲戚长辈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到写作时自然可以寻找到一个较为不错的中心。
  友情重点关注师生情、同学情。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存下一笔丰厚的友情储备。而这里面一定会有几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和交情不错的死党。如果教师能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这方面进行合理的梳理,那么,他们的写作材料便不会匮乏,更不会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了。
  以上文所说的“地震”为例,这样的话题就其外延材料而言是不多的。即使是外延至人际关系的“地震”时,仍不是所有的学生能下笔的,所以如将人际关系缩小至“亲情”这个范围中来,那就容易下手得多。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就曾以此为题,并以内涵法去开导,结果许多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学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如有人写父子代沟的差异、母女亲情的碰撞,更有同学以假地震为题材,写出了母亲为我彻夜守候的亲情等等。
  换而言之,话题作文中的外延和内涵,实质上是一种写作上的题材扩展和主题内缩而已。笔者只是将之简化了,并希望这样的简单模式能够助广大学生一臂之力,也能供大方之家进行商榷。
  作者简介:孔宏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学。
其他文献
“栉风沐雨”与“车载斗量”都是由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其中“雨”、“风”与“车”、“斗”都是表工具义的名词。在360百科上有“栉风沐雨”与“沐雨栉风”两个词,皆出自《庄
近来年,绅士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史学界在对绅士的内涵的界定上却颇有争议。绅士(或士绅)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特定范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的特权阶层。它是具有秀才以上功名或
期刊
自认是诉讼中的一个术语,指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不予反驳或对其诉讼请求予以认可的声明或表示.自认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从自认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可以说,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而我最喜欢的,要数夏天的雷阵雨了.rn说曹操,曹操到.这不,这会儿就下起了雷阵雨.刚才还晴朗的天空,转瞬间变得乌云密
期刊
前几天,我有幸观摩了重庆市第三届语文优质课大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师问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几乎都是课业压力大,作业太多,成绩不理想.看着孩子们稚嫩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近年来,名著考试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是当下语文教师亟需关注、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俗语说“好记性不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堂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
由于想象与可见世界的断裂,所有人都挣扎于物质主义问题。如果把生命的物质一面视为唯一现实,就会错失我们所蕴藏的非物质生命圈层中的丰富、幸福和完整。从心路治疗视角出发,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n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我认为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刷刷儿下读完
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在给人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是日本民族和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樱花具有动态和多元的特点,其形成和发展都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