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穴位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并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比较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开始改善,VS、VD及VM值开始上升,PI及RI值开始下降(P<0.05),对照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VS及VM 值有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的血管内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穴位注射;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48-0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约占所有颈椎病患者中的70%,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常伴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在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4年1月~2009年5月,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均符合全国第2次颈椎病座谈会设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眩晕94例;颈背部僵硬疼痛75例;手麻18例;两眼干涩、视物模糊21例;耳鸣、耳聋10例;猝倒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8~68岁,平均(45.8±7.6)岁;病程18d~12年,平均(56.2±8.9)个月。对照组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2~67岁,平均(43.5±8.4)岁;病程24d~10年,平均(58.3±9.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电针:患者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0.30mm×40mm 毫针进行针刺。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寸,余穴均直刺1寸,得气后,接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为6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2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取双侧病变周围的颈夹脊穴,用当归注射液,快速直刺1~1.2寸,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推入注射液,每穴各注射1mL,每次取2对,隔日1次,5次1个疗程。
  1.2.2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定两组分别于1个疗程和2个疗程结束时进行评定疗效。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消失,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减弱,基本能从事日常轻工作;无效:经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阳性体征无变化,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受影响。
  1.3.2症状评分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制定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中的评分标准,各组患者于治疗前、1个疗程和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症状评分。
  1.3.3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所有病例在治疗前、1个疗程和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经颅血管病诊断/监护系统CDS-9000(北京精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测,配以2MHzPW/4MHzCW高频变频线阵探头。检测内容包括血管内径、椎动脉(VA)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峰值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比较(表1,2)
  两组在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开始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期对照组症状评分改善不明显;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表3)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VS、VD及VM值开始上升,PI及RI值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VS及VM 值有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的血管内径均无明显改变。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力学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即开始改善,且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中医学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属于“眩晕”的范畴,认为脑失所养,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髓海失充,此为其内因;而外感风寒湿邪,颈部长期劳损为其外因。如《灵枢·大惑论》所云:“邪中其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以入于眩,入脑则脑转,旋转则引目系,目系急则眩以转矣。”也说明了颈项部软组织劳损与眩晕密切相关,是其外因。而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体骨质增生、移位、退变,以及椎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水肿、粘连等因素导致椎体解剖位置改变,引起椎动脉受压、扭曲,血流动力学异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脑部血供减少,产生眩晕或猝倒[3]。
  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目前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4]。TCD检测能动态或实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更正确地反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轻微改变,因此在椎-基底动脉供血状态判定、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变部位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范围内。从经络的分布角度来看,风池穴为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一穴通多经,阳维可维系诸阳经脉,调节头颈部经脉气血,使气血畅通于脉道,而胆经其气可外发,电针刺风池穴可升发阳经之气,诸穴合用,可填脑补髓,髓海得养则使眩晕等症状缓解或消失[5],同时电针可疏通经络、消炎镇痛,连续波电流作用于针柄,使患部肌肉有节律地持续收缩与舒张状,解除患者局部肌肉痉挛。颈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提示了颈夹脊穴与督脉和膀胱经的关系密切,取颈夹脊穴能够联络沟通督脉及足太阳经,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且夹脊穴周围组织中存在着许多神经末梢,穴位注射该处可刺激深部神经末梢,使神经纤维兴奋,解除其对周围血管的压迫,从而改善脑部血供[6]。
  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通过增加颈部椎动脉的血流量及加快流速,有效地解除或缓解椎动脉的受压或通过神经的反射机制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青,田相. 颈椎松解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4(10):326-328.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476.
  [3] 龚新宇,孙道敬,姚振江,等. 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3):47.
  [4] 顾慎为. 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40-143.
  [5] 周湘明. 风池穴互相透刺治疗颈性眩晕55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1, 20(3):30.
  [6] 乐旭华.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21-22.
  
   (收稿日期:2009-11-03)
其他文献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完成这一任务和使命的根本保证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经营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保险公司分
目的通过测量下颌牙弓形态指导临床医生在正畸操作中保持原有的牙弓形态,以利于牙弓保持阶段中的长期稳定。方法选择105名在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灌注下颌模型,用MBT^T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独立学院已经初具规模,独立学院的招生生源竞争越发激烈,做好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工作,是独立学院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保证。本文探讨了独
为了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各种实验课程。随着近几年来对实践教学的不断摸索,高校实验课程的整体授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
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荷载作用形式、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对比分析了动态荷载作用下,饱水沥青路面和无水沥青路面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剪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无水状态相比,饱和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都发生了变化,且出现了较大的孔隙水压力的正负逆转,这种孔隙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