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体重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羽毛球运动项目中身体重心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对技术动作的完成起到制约性的作用,身体重心所在位置会直接影响整个动作质量与效果,研究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和规律,是提高教学水平直接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身体重心;羽毛球;步法
  【中图分类号】G6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1
  羽毛球运动过程无时不刻都涉及到身体“重心”的运动和变化问题,虽然身体重心是不能直接看到的,但客观上对羽毛球运动技术与动作都直接发挥着重大影响。在人体常态下,身体重心超过支撑点会打破身体的平衡,极可能产生失衡现象。由此可见,身体重心位于不同位置时,就会产生不同作用和现象。
  1、身体“重心”的概念
  地球吸引力对人体的作用点被称为身体重心。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对以身体动作运动为主的羽毛球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身体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点,又称为重心投影点,身体重心点的运动连线称为身体重心轨迹。羽毛球运动的步法也是在不断在平衡中完成脚下动作,并通过控制身体的重心完成击球动作的。
  2、身体“重心”在羽毛球接网前球时的控制
  在接羽毛球网前球时,采用羽毛球的上网步法,以右手握拍为例:上网时,先是左脚垫步,然后右脚向前跨出,落地时是脚跟的外侧先着地,提醒大家一点,整个这一步半的完成,最重要的是左脚,而不是右脚,右脚能否跨出很大的一步,取决于左脚垫步后用力蹬出送出右脚这个环节,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保持重心的稳定,在右脚落地前的身体姿态的控制,左脚蹬出时,身体要尽量向上方带动右脚跨出,而不是水平向前冲出,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使运动者的身体惯性由向上腾起然后近乎垂直下落的瞬间而减少前冲,落地后身体非常稳,好处是确保手上出球质量,还原自然也快,又不宜出现膝关节和脚部的伤病。
  3、身体重心在正手接羽毛球后场球时的控制
  正手后退步法有并步、交叉步和跨步三种。
  (1) 交叉步后退步法
  这种步法的特点是移动范围大,回击端线附近的球时,多用这种步法。移动:判断准来球后,先调整重心至右脚。然后右脚蹬地,迅速向右后撤一小步,同时上体右转,左肩对网;接着,左脚从右脚后面交叉移动,后撤一步(或用并步靠近右脚);右脚再向后方移至来球位置。击球:右脚着地后,迅速向上蹬,使击球点增高;在空中跳转,同时左脚向身后伸出。回位:击球完成时,左脚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右脚着地。左脚着地时,缓冲、制动、回蹬要连接紧凑,使身体迅速返回球场中心位置。这里需要控制好身体重心,以及根据球的距离控制好步长,保证击球结束后能回位。
  (2) 垫步后退步法
  正手底线被动低手击球时,多采用这种步法。移动:判断来球是后场球、但已经来不及用上手技术击球时,迅速将重心移至右脚。紧接着,右脚用力蹬地,向右转体,并向后场来球方向跨出一步;右脚一着地,左脚迅速经右脚外侧(体前、体后均可)移动一步,即垫上一步;然后右脚向来球方向再跨一大步,右臂向右后侧引拍。击球:在右脚最后一大步着地的刹那间,出手击球。回位:击球后,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右脚前掌内侧蹬地,返回球场中心位置。
  (3)腾跳后退步法
  男子运动员在底线正手位主动进攻时,常常采用这种步法。它的特点是移动速度快,突然性强。移动:判断来球是后场正手球后,由准备姿势开始,右脚向后侧退一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脚向后腾跳时,要依据来球与自己当前所在位置来决定腾跳的距离。击球:跳起后,在空中完成击球动作,身体在空中完成跳转。回位:左腿落地时尽量向后蹬伸,以此控制住身体向后移动的惯性,迅速回动至场地中心位置。
  (4)头顶击球后退步法
  当对方来球向左后场区,在打算用头顶击球技术还击时,采用这种后退方法。可用并步或交叉步移动后退。移动:判断准来球后,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向右后蹬转撤一步,上体稍后仰;接着,左脚用并步或交叉步后退至来球位置。击球与回位:用头顶击球技术击球。击球后,迅速回到中心位置。此时需要控制好身体重心,在第一步需要蹬转身体,蹬转时为了加快速度,重心不能有太多的起伏,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右脚要向前蹬,完成转体及制动,以便完成回位动作,击球时均在最后一步蹬转同时完成,借助回位的力量将球击出,即采用采用空中跳转击球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转体发力、提高击球点。击球时,要注意空中跳转和击球的时机,先跳转后击球。起跳后,身体在空中有一定的滞空动作。
  回动也是组成快速移动步法的关键环节。若想在后退击球后迅速回动,在空中跳转击球时就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起跳落地时两脚的间距不能过大。间距过大会导致重心过低,造成迅速回动困难。要尽量使身体前倾,落地时的支撑脚要落在身体重心后面,使重心前移,并获得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
  4、身体重心在反手接羽毛球后场时的控制
  反手后退时,应根据来球距离的远近调整移动步子。离球较近时,采用两步后退步法;离球较远时,则要采取三步或五步后退步法。
  (1)两步后退步法
  一种是左脚先向左后方撤一步,接着上体左转,右脚向左后方跨一步,背对球网,移至击球反手位置;另一种是右脚先向左脚并一步,然后左脚向左后方跨一步,同时上体左转,右肩对网移至反手击球位置。
  (2)三步或五步后退步法
  三步后退时,右脚先向左脚并一步,左脚再向左后方撤一步,同时上体左转,右脚再向左后方跨一步至来球位置,背对球网,作反手击球。如三步移动还未到击球位置,则左、右再向后各移动一步,即成五步移动步法。
  运用以上各种反手后退步法时,击球后要立即调整身体重心,迅速回到场地中心位置,准备还击下一次来球。
  5、身体重心在接杀球的时的控制
  接杀球时分为杀中路和杀两边,杀中路的时候上体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站于球场中心即可;杀两边的时候分为正手和反手,以正手为例,重心降低,两腿膝盖夹角在130度左右,持拍手要始终抬起。向右侧转体,并且左脚蹬地;降低重心向右全力蹬出一大步,臀部下沉,手臂伸直;前脚脚尖朝前;自然清晰地收起后脚(左脚);快速回位。在每一动作中,身体重心基本控制在两脚之间,回位迅速。
  6、身体重心在跳杀击球时的控制
  羽毛球技术动作中控制好身体的重心,体会如何发力是基本能力,在击球时,最后的关键动作在于挥拍鞭打,而如何将身体的力量传递到球上,这才是发力的关键,以跳杀动作为例,准备击球时先将右腿下弯,将重心移动到右腿以积蓄力量,然后伸直腿部做一个转体动作,将力量传递到腰部、腹部、肩部。手肘要指向上方,使拍头位于在脖子后方。首先收缩腹部,向前拉动身体,同时伸展手肘,外旋小臂,挥动拍子。击球要干脆,动作要快。在跳起最高点,身体呈现反弓状,身体重心在背弓位置,此时,腰腹肌在空中往下压,将身体的重力势能和肌肉的弹性势能和肌肉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向前下击球,同时下落的时候完成转体动作,以便更好的回动。也就是说在整个跳起杀球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身体重心保证跳起、杀球、回动各个环节的到位。
  合理地控制身体重心,能有效提高下肢的移动能力,在启动与回动时,身体重心必须放在用力的起蹬腿,尤其是起蹬的踝关节部位,才能将动作做到位;而通过控制好重心,才能利用身体蹬转的力量合理地完成击球动作,将上下肢协调起来。
其他文献
森林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可以维持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森林具有实用价值,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森林相关的产业可帮助失业的人员实现再次就业的
9月27日,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透明陶瓷激光介质绿色生产工艺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启动会在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举行。
湿地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其诸多优点不失为我国经济尚欠发达、地理条件相对宽裕的广大中小城镇、居民小区污水处理优选方案,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厌氧出水引
"经济数学基础"是成人高校经济学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要面对学员的学习现状,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注重提高学员的数学素养,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数学技巧和技
详细介绍选择种植山地绿化苗木的基本方向,并指出合理选择园址、科学购买种子、选择苗木的基本原则、普通绿化苗木的选择及特型绿化苗木的选择五项山地绿化苗木的基本技术.通
山杨心腐病为危害林木重要病害之一,国内有山杨栽种地的地区普遍发生.此病危害的典型症状:心材部有腐烂症状,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及林种质量.总结过往此病流行特点,此病发病规
森林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地球之肺的美誉,可见森林对于全球气候的控制尤为重要,但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恶化,以及水土流失等情况频发,造成森林受到较为严重
培养掌握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懂设计、会管理、能操作的综合性人才是时代赋与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任务,应从多方面对培养此类人才作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