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考试中的舞弊与反舞弊斗争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就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一样,深刻地理解到天下任何招式都有破绽,朝廷的关防也不例外。整个科举史就是一个找破绽与堵破绽的斗争史。
  外帘官
  简单来说,科举考试主要分三级:院试,童生通过这个考试可以成为秀才。院试过后是乡试,通过乡试就是举人了。《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就是在乡试后欢喜疯了的。第三级是会试,在京城举行,考试通过后就是进士。会试后额外还有一个殿试,但是殿试一般不淘汰考生,只决定名次。
  不同级别的考试,考场制度就不相同。以明清时代的乡试为例,朝廷把考官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帘官,一类是外帘官。内帘官包括主考官和同考官,其职责就是阅卷。外帘官则包括一大堆人员:印卷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监门官、搜检官、供给官等等,总指挥是提调官。这些庞杂的人员全部任务就是确保从入场到交卷,从交卷到内帘官阅卷,这些过程中没有任何作弊。
  怎么防止呢?首先他们就面临一个问题:来考试的,可是考生本人?万一学霸拿着学渣的准考证过来代考,怎么办?他们想到了两个办法,一个是准考证上描述考生相貌,比如:胖、面白、虬髯。万一考生为了考前精神一下,把络腮胡子剃了,那很遗憾,你只能先回家养胡子再说。但这些描述也会引发争议,清朝有位考官胡希吕就钻了牛角尖。他监考的时候,如果考生脸上有胡子,但是准考证上写『微须』,他就认为是冒名顶替,不许入场。考生着急了就跟他辩论:微须嘛,就是微微有胡须,凭啥不让我入场?胡希吕解释说文言文上『微』做『无』解。当然这就是强词夺理。考生马上反驳:那我皇下江南微服私访,当作何解?胡希吕哑口无言,掂量了一下,终究没有胆量说皇上就是一丝不挂游江南,咋地?他只好让考生入场了。
  当然,世上相貌千千万,靠简短文字很难精确描述。长成马云那样的还好,像我这样长相普通的,光靠几句话很难知道是不是本人。所以朝廷还规定了第二个办法,考生入场前必须得有认识他们的人,当场指认、签字画押,如事后发现有冒名顶替情节,指认者负连带责任。
  下一个问题就是夹带抄袭。这个只能靠搜。明朝时候就搜得非常仔细,经常把考生扒光了,从发辫到脚踝仔细搜检。清朝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考生的厉害,警惕心不够,觉得考个试何至于此嘛。后来朝廷就发现势头不对,对搜检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烦琐。乾隆对此就亲自下过文件,规定得极其细腻,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考生的皮衣不能带面,毡衣不能带里,鞋不能带厚底,笔管必须镂空,蜡台柱必须空心通底,考篮必须玲珑格,带的糕点饽饽必须切开……结果会试的时候,考生们都穿着不带面的皮衣入场,白花花、毛茸茸的一大片。大清考场一眼看上去就像装满了喜羊羊的青青草原。乾隆还坚持要检查考生的『亵衣下体』,他也承认这样不太得体,但是他痛心地说:不搜行吗?
  不搜真是不行。这些考生们夹带本领出奇地高明。他们能把夹带书籍做得非常小,据说还专门用老鼠须写小字,十四片薄黄绢上能抄四十万字,卷头还有精密的目录索引。有的考生把一本『四书』都穿身上,胸口是《论语》,后背是《孟子》,两个袖子里有《中庸》和《大学》,一身浩然正气。面对这样的考生,皇上要检查下体,也确实是不得已。
  但是光入场的时候搜身就行了么?那远远不够。考生们还有其他的手段。有位考官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每到考试的时候,贡院上空就聚集着许多白鸽,展翅翱翔,非常地祥瑞。后来他才发现这些鸽子不是祥瑞,而是来给主人送小抄的。为了防止考场内的作弊,朝廷除了锁上考场隔绝内外、派巡检官来回巡查这些措施以外,还派驻大量士兵,有时候一个考生身边配一个士兵,采取人盯人的策略。
  从考生交卷,到卷子落到阅卷官手里,这个中间过程也能作弊。当然了,朝廷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乡试和会试都有专门的誊录官抄录考生的卷子。考生的原卷叫墨卷,誊录后的卷子叫朱卷。内帘官只能读到朱卷,这是怕他们辨认考生的字迹或者记号什么的。但是群众发现,这个誊录的过程本身就有搞头。比如清朝就有『活切头』和『蜂采蜜』的作弊手法。受贿的誊录官抄录时把李四的好文章,跟张三的坏文章对调,这叫『活切头』;把考场上其他卷子里的好段落拼凑出一篇,充当张三的卷子,这叫『蜂采蜜』。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朝廷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它专门又配了对读官,负责核对朱卷和墨卷是否匹配。不过道高一丈魔高一丈五,誊录官可以预先偷出几分空白卷,临时伪造墨卷。这下朝廷终于傻眼了。
  内帘官
  朝廷真正放心不下的还是内帘官。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所谓『窗前不言命,场上莫论文』,八股文毕竟不是标准化考试,并非写得好就一定能考中。你活切的美人头再美,我不看行不行?你凑出来的蜜再甜,我不吃行不行?只有贿赂到了内帘官,才能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朝廷对内帘官的防范最严,比如按照规定,主考官一旦被任命,就不得再和外人交往,直接赶赴考场,然后就被锁在里头,一直到阅卷结束才能放出来。此外,朝廷还配备了很多同考官,一方面分担主考官的工作,一方面也有人多了能互相制衡的意思。同考官数量很多,以清朝为例,在会试和大省份的乡试时,同考官有十八位之多,号称『十八房』。墨卷不许进内帘,送进内帘的只有誊录好的朱卷。阅卷开始前,正副主考官把朱卷分成小堆,用抽签的办法随机分派给同考官。同考官阅卷后,选出好卷子推荐给主考官,两位主考官来决定是否录用。乡试阅卷结束后,所有墨卷和朱卷要再送往京师礼部,由四十名官员逐一检查,称为『磨堪』。
  必须承认,这个过程很科学很精密,但这里就没有破绽么?当然有。比方说,朝廷要是任命我为江南乡试主考官,虽然说接到任命后我应该马上出发,沿途不得和外人交往,但我毕竟是个官员不是囚犯,总不能弄个木龙囚车把我装起来。一路上几千里地,身边还有仆人,我总能找机会传递点什么东西出去,然后中间人就可以包办一切了。另一方面,会试或京闱乡试这样级别的考试,主考官的候选人就那么几个,大家很容易猜到,完全可以提前走门路。
  内帘官舞弊的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卖题,一个是关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关节,卖题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因为就算你预先知道了题目,也最多能保证卷子的水平高,但各花入各眼,怎么能确保考官一定录取呢?所以更保险的办法不是买题目,而是买关节。什么是关节?就是文章里的标记。我事先告诉你几个字,你在卷子里按照某种规律用进去,我阅卷的时候就能认出这是你的卷子,自然就会录取你。关节所用的字颇有讲究。八股文是『代圣人立言』,格式和用语都有严格要求,比如你要是给『猪八戒』三个字做关节,对方就很难把这三个字嵌到文章里去,就算勉强嵌进去也会不伦不类,磨堪的时候很容易被发现。所以一般关节用的都是虚词,比如一般人句子结尾用『也』,你就先用『也哉』,后用『也矣』,考官就知道是你了。这就像写诗,大家都说:啊,黄河!你偏偏说:啊呀,黄河!这就是关节。以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为例,考官卖的关节就是在头三篇八股文里,第一篇文末用『也夫』,第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字,第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大家卷子交上去以后,考官就挨个找『岂不惜哉』。
其他文献
一天,新型冠状病毒们在家里开会。  突然,门被推开了,一群全副武装的警察冲了进来。“不许动!”警察满脸严肃地说,“请跟我们走一趟!”病毒们大喊:“为什么要抓我们?冤枉呀!”警察叔叔二话不说,把它们全部拎到了法院!  “开——庭——”法官大人庄严地宣布,整个法庭安静得出奇,一根针掉到地下的声音都能听见。  突然,“啪——”的一声,法官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愤怒地说道:“新型冠状病毒,你们可知罪?”新型
“看到起火先打119,朝着逆风方向逃生……”家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仁达乡仁达村的降初正拿着手机读给不识字的阿爸听。  降初读的内容来自甘孜州林业局新媒体运营团队一篇名为《森林防火10问》的科普文章。根据当地季节变化,利用新媒体及时推送林业科普知识,是甘孜州林业局打造“掌上林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甘孜州高度重视宣传平台建设,组建专业团队运营甘孜林业新媒体宣传矩阵,改变了传统的印发宣
拿几颗已经萌芽的种子,比如水萝卜或豆类的种子,放到两块玻璃板中间的吸墨纸上,用橡皮筋把两块玻璃板固定住,然后放入靠近窗子的一个有水的容器内。每两天把夹有萌芽的玻璃板调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植物的根往下扎,而茎却永远往上长。  植物的根部永远朝地心的方向生长,其芽茎则朝相反的方向生长。在山坡上生长的植物,其根部不是朝山体的方向生长,而是朝地心的方向生长。
秋天来了,许多果子成熟了!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紫水晶般的葡萄,还有惹人喜欢的、毛茸茸的猕猴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葡萄!因为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都让我难以忘怀!  每年秋天,葡萄成熟了,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远远望去,像一颗颗小珍珠!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葡萄的果肉很好吃!轻轻剥开葡萄皮,露出水灵灵的果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熟透的葡萄味道好极了,里
前段时间,已经在空间站上待了300来天的网红宇航员Scott Kelly在Reddit上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里面有不少有关太空生活的有趣细节,下面是一些摘录。  问:你为啥拍照时老是抱着胳膊?  答:在太空中,你的胳膊可不会乖乖垂在身体两侧。胳膊在面前乱飘,这让我觉得尴尬,抱着胳膊更舒服一些。睡觉的时候我也不想让胳膊乱飘,我会把它们塞睡袋里。  问:能告诉我们一些在太空中待着会产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浑身上下像隔夜的茶水一样的颜色,正在闹黄疸。我告诉他,据我自
《圣教序》碑全称《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由唐朝怀仁和尚奉皇命集王羲之字所制,这一浩繁工程花了24年时间,此时已是王羲之身后三百年了,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表彰玄奘法师西域取经而写的序文。皇太子李治(唐高宗)写的诏文、玄奘谢表、太宗答敕及玄奘所译《心经》等内容,全碑2400余字,現藏西安碑林。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怀仁被康有为称为“书法异才”,他完成的这一千秋工程,把王羲之各时期的真迹,楷行草各书
《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
都说做贼心虚,可偷了“王娜娜身份”的冒名顶替者,显然不心虚。张莹莹不仅不心虚,还极有气概,以至于面对找上门的真王娜娜时,大无畏地吼出,你就是“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不能不让人感慨,这份霸道到“折腾到联合国也不怕”的“我们”的底气究竟是谁给的?事实上,在媒体报道中,张父仅仅通过几千元钱就实现了女儿的“向上流动”。在某些人手里,用来保障公平正义的安全线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周口市一份没有任何道歉
我已经记不清那天去格里格海的人数了,也许是八九人,也许是五六人,就像我也记不清故乡窗外的那些树一样。在阳光灿烂的时候,我能找出二三十棵的树;而在月色温柔的夏夜,这些树中的绝大部分竟奇迹般地消失了。能够看到的树,也都隐隐约约的,忽东忽西,时有时无。  我们一行人是乘坐一辆中巴车离开旅馆的。那旅馆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对面的建筑很有特点,通体的灰色,每个窗口都有云纹形态的石膏雕花,屋顶呈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