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朝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发展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因此各宗教在元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督教在元朝时期继唐朝之后第二次传入中国。而当时在西藏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被元统治者推崇并成为国教。基督教和藏传佛教作为元朝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两种宗教在中国宗教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关键词:元朝;基督教;藏传佛教;宗教发展
  中图分类号:B9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05-02
  元朝一方面受到蒙古族传统的多神教萨满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元朝统治者很善于用宗教来安抚和控制其统治的地区。因此,元朝对于各种宗教兼收并蓄,允许民众有自由的宗教信仰。这种宽松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而且,元朝允许宗教教徒免缴一些赋税,免除一些徭役、兵役等义务。借着元朝的政策,源自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元朝的国教。与此同时,唐武宗灭佛后,残存在我国西域的景教得以重新在中国传播,而流行于欧洲的天主教也趁机派教士来中国,这两个基督教派别,使已在中国沉寂大约数百年的基督教重新复活起来。本文仅就有限的资料,对元朝基督教和藏传佛教的发展概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并对这两种宗教在元朝发展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元朝基督教的发展概况
  元朝时期的基督教各教派被统治者统称为也里可温教[1],也里可温是蒙古语的一种译音,其意为“有福分的人”或“信福音的人”,元朝流行的基督教派别主要包括聂斯脱利派(即唐代的景教)和天主教派。景教在唐初传入中国,在唐武宗灭佛后,景教逐渐衰败,但仍有大量的西域少数民族信奉它,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以及征服西突厥等地时,为了招抚西域少数民族部落,使景教信仰在元朝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在13世纪时,欧洲十字军东征西亚等地,恰逢蒙古大军西征中亚、西亚等地。在“对手的对手就是伙伴”的想法下,以及唐代景教在中国繁荣发展的鼓励,了解到蒙古军队西征的罗马教皇于13世纪中后期向元朝派出了一些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作联络沟通的工作,主要是罗马教廷方济各会的修士。
  元朝基督教十分兴盛,据相关学者调查,当时元朝全国竟有70多座基督教堂,教徒十分众多。元朝的皇室贵族与基督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元世祖忽必烈的母亲别吉太后相传就是基督教的信徒。当马可波罗觐见元世祖后,看见太后信仰基督教如此诚恳,便给当时的罗马教皇写信,请求派遣有道的教士来元朝布道。很多蒙古皇室的贵族成员都选择信仰基督教,如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成吉思汗之孙别儿哥等成为十分虔诚的基督教徒。我国传统宗教道教在元初十分兴盛,而元朝政府设立的管理基督教事务的机构崇福司的地位级别与管理道教事务的政府机构集贤院是同一级别[2]。可见基督教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元朝统治者也经常豁免基督教徒的兵役、租税和徭役等,非常尊重他们。元朝也有大量的官员信仰基督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古族诗人、文学家、政治家马祖常,他在科举中拔得头筹,被封为翰林,从元英宗到元顺帝时期累任高官,在朝廷中提出很多影响很大的议案,帮助国家统治百姓,为元朝百姓作了很多值得稱道的事。凡此种种,可见基督教在元朝的发展盛况。
  但是元朝时期的基督教基本上仅局限于元朝上层所信奉,主要是色目人、蒙古人等,很少有汉人信奉。而当时元朝的两大基督教派聂斯脱利派和天主教派,虽然都是基督教派,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尊崇,但是二者的教义教理和信奉仪式等方面有很多不同,所以两大教派一直就有矛盾。此外,藏传佛教是当时的国教,佛教与当时的民族宗教道教一同扎根于民众,所以基督教在民众中的传播受到了很多限制。
  2元朝藏传佛教的发展概况
  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等我国西北地区的佛教分支。早在7世纪,印度佛教就传入西藏地区,与当地的原始信仰相结合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教派众多。
  元王朝非常重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忽必烈就曾封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法师八思巴为帝师,并让八思巴掌管全国佛教,管理西藏等地区的行政和宗教事务,推动了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以及广大汉族地区的传播,藏传佛教在元朝成为了国教。帝师在元朝地位崇高,皇帝即位前要有帝师的受戒才能正式即位,就像中世纪时欧洲的一些国王要有教皇的加冕才能即位一样。元朝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西藏等西部地区,给予藏传佛教的僧人和教派以特权和非常高的政治地位。元朝很多权贵也皈依藏传佛教。像人们熟知的蒙哥、忽必烈夫妇等。元朝时期,统治者们经常举办佛教法事,其种类繁多,而且持续时间不固定,多则几年少则几天,在面对天灾、统治危机、战争等国家大事时,都会举行全国性的法事。这种法事使各个阶层几乎都参与到了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民众尤其是汉族民众接受了藏传佛教[3]。
  但是,因为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十分尊崇,导致了很多人出家当僧人,以逃避兵役劳役,使国家丧失了很多劳动力。同时,也导致了寺院经济的发展,大量田地成为寺田。使很多农民无田可种,激化了阶级矛盾。统治者经常举行佛教法会,修建大量佛寺,制造各种法器等佛事费用,极大地增加了国库支出。而且,元代很多皇帝和藏传佛教僧人沉迷于修行藏传佛教的一些密法,每次都要强抢民女来供元朝皇帝和僧人们修行,引起极大的民怨,成为了瓦解元朝统治的潜在祸根。从传播的范围来看,藏传佛教紧紧依附于元朝统治者,更多的是被上层贵族所信奉,占元朝人口大多数的汉族都信奉汉地佛教和道教,所以藏传佛教传播的范围也是极为有限的。
  3元朝基督教与藏传佛教发展的原因
  而对于基督教来说,当时很多蒙古族的古老部族像汪古部、乃蛮部、克烈部以及西部突厥很多人信仰景教。为了更好地拉拢团结各蒙古部族以及西域各部落,基督教信仰得以发展。还有一个观点是元朝统治者发展基督教,是为了打压牵制当时汉族的传统宗教道教以及汉地佛教,使各派宗教人士互相牵制,不让某个宗教势力独大从而干扰元朝统治。而当时信仰基督教的基本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元朝建立大量基督教教堂,任用基督教教士从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确实有借基督教来牵制甚至监视当时汉族宗教的意思[4]。   元朝继承宋朝时期的贸易发展,利用已经发明的指南针和高超的航海技术,积极与海外国家进行贸易。贸易路线上,大陆路线是从敦煌直到克里米亚半岛地区直至意大利威尼斯地区;海路路线是从泉州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过黑海到达意大利威尼斯。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很多外国商人来到了中国,而他们很多都信仰基督教。
  当时的蒙古族统治者们原本信仰萨满教,而萨满教是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所以蒙古族对其他宗教所信仰的神比较尊敬。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们来自于不同的部落,他们的信仰各不相同,因此元朝逐渐形成了宽容的宗教政策,而这种宗教政策几乎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了。而从更深的层次来讲,当时的萨满教已满足不了元朝经济政治的发展了,统治者们也想寻找更高级形式的宗教,来更好地团结元朝统治集团和更好地统治疆域内的各部族。元朝统治者积极拉拢藏传佛教领袖,并且给予藏传佛教以国教的地位,从而达到加强西域地区尤其是西藏稳定的目的。蒙古统治者很擅长用宗教来统治各民族,其对待当时西藏的统治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委任八思巴这种藏传佛教的领袖来作为统治西藏地区的所谓的“代理人”。元朝的统治者们深知,在宗教氛围浓厚且藏传佛教势力盘根错杂的西藏地区,如果得不到其宗教领袖的支持,他们就没法在此地稳固的统治。
  藏传佛教本身融合了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西域各种民族宗教,其中有精神上的锻炼之法,也有身体上的修养方式,包含了天文、医学、卜筮、历算等内容。这不仅为一种宗教,更是成为了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系统,因此受到了元朝统治者们的推崇[5]。從民族的角度来看,藏族或者说当时的吐蕃人与蒙古族都是游牧民族,他们在宗教信仰上有共通之处,所以蒙古族对于藏传佛教感到很亲近,没有排斥感。总体来讲,元朝统治者通过信仰藏传佛教,一方面是为了亲近拉拢和安抚西藏等地的上层人士,稳定西藏地区和元朝政府的关系,加强对藏族等西北民族的精神麻痹,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藏传佛教来祈求自身的平安健康和国运的长久。
  4结语
  元朝统治的疆域非常大,部族众多,信仰也众多,统一的疆域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元朝统治者在面对这么一个多民族国家治理时,民族团结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所以,统治者们积极维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给予各派宗教人士以特权,尊重和任用各民族的宗教领袖人士,就是要借宗教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以便于统治各民族。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M].台北:台北光启出版社,1983.
  [2]申友良,周玉茹.基督教与元朝的社会生活[J].西北民族研究,2000(1):109-114 203.
  [3]赵改萍.元朝对藏传佛教的管理[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30(1):57-61.
  [4]山花.简论元朝时期宗教政策与宗教立法[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5]张展.蒙·元王朝多元化宗教生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7.
  (责编:赵露)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卓越的客户体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其不断努力提高客户体验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客户的投诉。本文通过分析客户投诉原因、客户投诉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客户投诉处理步骤及技巧,希望能帮助企业积极看待和正确处理客户投诉,赢得客户信任,将客户的不满转为满意,锁定他们对企业的忠诚,转危为机,从而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關键词:网络时代;客户投诉;处理对策  中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可旁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生物学特性,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从多种组织中成功分离出 MSCs,主要包括骨髓、脐带血、人羊膜、脂肪、人胎盘和经血等。在ALI过程中,MSCs具有内在的归巢能力,可以迁移到损伤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理论性很强,高专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理性思维能力偏弱,对该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在充分把握课程内容和高专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创新融合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形成新媒体时代“听写讲做”教学模式。  关键词:《毛概 》;高专;新媒体时代;“听写讲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美国语言政策紧密围绕其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中美大国竞争加剧,研究美国汉语语言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语言管理理论的语言域视角,分析美国汉语语言地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脉络,理解如基金会、政府、华人社区、学校等参与者在汉语语言地位演变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管理;汉语;语言域;语言地位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8-002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注册会计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导致了整个行业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因此,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审计风险模型,得出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审计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及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摘要: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给我国社会思想建设带来巨大冲击。在疫情严重时期,民众心理脆弱,恐慌性强,而社会上谣言众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今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除医疗手段与严格的防控措施等原因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斗争精神和家国情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重大危机面前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培育文化自信。  关键词:疫情;社会
摘要:以导学案为载体有效整合、运用课内外素材,具体通过诗歌人物散文化解读法、古典诗歌“以诗译诗”赏析法、经典作家人生评说法、经典散文的古诗化欣赏法、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多角度感悟法、经典语段拓展法、经典篇目仿写法这七种方法整合课内,通过发现日记、生活随笔等多种方法整合课外素材,激活创作灵感,推进素质作文。  关键词:导学案;有效;课内外素材;素质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过程名物化”指用名词来表达事件过程,是语法隐喻的一种。因其具有隐藏动作细节、浓缩信息、降低语句动态等作用在科技、新闻文体的英汉翻译中备受关注。笔者以阿根廷小说《蜘蛛女之吻》为例,探讨了过程名物化在文学作品中起到的艺术及叙事作用。笔者指出,在该小说汉译本中,译者屠孟超普遍采取去名物化手段,保证了译文的规范、流畅,但未能保留名物化为原作带来的独特审美效果。在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后,笔者提出了自己
摘要: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同时也是一位善于采用象征手法来描绘都市的诗人。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关注其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艺术表现或者是对资本主义“恶”与“美”的主题的研究,而忽略了波德莱尔对法国巴黎都市的感官和体验,文章以巴黎风貌组诗为主,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解读诗人眼中的巴黎都市风貌尤其是对意象的解读。波德莱尔对这个充满美好的浪漫之都同时又让人伤感的城市有着
摘要:在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这方面,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如今在我国的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了很多设计者的选择方向。本文探讨的就是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选择的注意要点和方向性问题,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工艺;工艺美术;视觉传达;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