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极重要的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本文就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所呈现的“插嘴抢答”“人云亦云”“答非所问”“无人问津”四种现状作仔细分析,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低年级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巧妙提问
   西方学者得加墨说过:“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得好,学生就能轻松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使课堂教学高效。就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提高低年级的课堂效率,我们有必要了解低年级课堂提问时学生所呈现的一些现状,并作仔细分析。
   一、插嘴抢答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插嘴抢答”的现象。教师刚把问题说出口,有时甚至还没说完,学生就在下面插嘴将问题的答案公布了。
   分析:一个精心备课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应该都具有目的性。而学生“插嘴抢答”让教师设计的问题失去了目的性,也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形成。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乌鸦喝水”一文,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连珠炮:“乌鸦口渴了,它看见了什么?”“瓶子里有多少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每一个问题刚出来,好表现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了答案:“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瓶口太小了”……课堂看似热闹,但仔细推敲每一个问题都简单肤浅,学生无需大脑思考,便能脱口而出。可见,学生“插嘴抢答”的根源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有点曲度和难度,让学生的思维“转一转”“跳一跳”,不但能达到通过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还会使课堂上学生“插嘴抢答”的现象得到改善。
   二、人云亦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而在低年级课堂上,有时一个问题有了一个学生作答,你再想听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多半听到的是重复前面学生所说的答案,即“人云亦云”。
   分析: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思维也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所以重复前面说的答案不足为怪。如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尤为重要。如对“得意”一词的理解。我曾听过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堂的解答,大部分是采用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简单的两个字“骄傲”。在教学一年级的“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课文中两次出现“得意”一词,我便以“得意”一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得意”的意思。“得意就是心里很高兴”“得意就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一个小偷他偷了别人的东西,警察没有抓到他,他很得意”“上次,我和哥哥比赛,我赢了,我很得意”……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把“得意”二字理解得有血有肉。所以只要教师讲究方法,循循善诱,学生就会畅所欲言。
   三、答非所问
   在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满心期待地叫举手的学生回答,可他的回答却与你提出的问题毫无关系,即“答非所问”。
   分析:面对这种“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不能以一句简单粗暴的“下次上课要认真听讲”来打击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所以“答非所问”,是因为其年龄小,课堂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使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低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特别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使学生安静下来,听清你所提的问题。另外,教师提问要言语简明。例如,教师在讲解“孔繁森”一文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孔繁森怎么去医院献血了?教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希望学生找到“夜里”“悄悄地”这两个词。但学生却理解为:孔繁森为什么要去献血?所以连叫两三个学生都回答:是为了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几个孤儿读书。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提问时要做到语言简洁、明确,语速适中,让每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
   四、无人问津
   一个问题抛出去,班上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课堂出现冷场,教者自问自答,演独角戏将课进行下去,这似乎在高年级课堂是常见的现象。而低年级课堂也会出现一个问题“无人问津”的现象。
   分析: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面对一个问题,哪怕有一点点想法,他们也会把手举得高高的。如果低年级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原因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深,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例如,“梅兰芳学艺”一课,教师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领会“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出示了两幅梅兰芳的剧照,让学生说说图片中梅兰芳的眼睛在说什么。原本活跃的课堂一下安静下来,陷入“冷场”的状态。试想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听到梅兰芳的名字,对梅兰芳的生平毫无了解,更对照片中的剧情一无所知,如何让他们去解读梅兰芳的眼神。因此,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不要提刁钻古怪、难度偏深的问题,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
   总之,要使低年级课堂提问变得有效,教师要做有心人,在问题的设计上、提问的方式上都需潜心研究,让课堂的每一个问题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