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邪理论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来源 :中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前列腺炎邪气的源头有两种,一种为旧感邪气,患者正气受损,不足与邪气抗争和祛邪外出,邪气趁机内伏,而后伺机发作;另一种为新感小邪,小邪因为致病力弱,不容易与正气抗争,所以小邪中人的特点是患者并不察觉或有仅有轻微症状,之后邪气内潜.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邪气蛰伏于精室,邪正相争,继发化气,表现出“结必有热”“结必有水”“结必有瘀”“结必正虚”等病机,久之不愈,甚至可传为癥瘕.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化热是治疗的重点,化热日久则入血伤血,临床多用蒲公英、牡丹皮、赤芍等.
其他文献
益母草是妇产科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活血化瘀、利水调经、清热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等,效果显著.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总结益母草的药理作用研究,以及其在妇产科经、带、胎、产、乳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益母草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是以弥漫性肺泡为单位的特异性肺泡炎症伴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大组非肿瘤、非感染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谱,属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我们在数据库中搜索中医对DILD的认识、治疗,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医药治疗DILD的方法,包括专病专方论治、攻补兼施论治、分期辨证论治、五行生克论治,以及针刺、艾灸、穴位贴敷及拔罐、刮痧等中医外治法,以期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参考.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各种气体的总称.《黄帝内经》中各种气的概念分别代表身体中各类肉眼不可见的精微物质或物理因素.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很多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涉及的周围神经繁多,临床表现各异,鉴别诊断困难,治疗上涉及多学科合作,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积极开展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诊疗质量.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创新、完善了《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并创造出与《黄帝内经》不同的六经辨证法则.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溯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六经辨证源于《素问·热论》《灵枢·经脉》,一说六经辨证源于《伊尹汤液》.六经辨证理论传承至今,经历了宋代的启蒙期、清初期的崛起期、清中后期的坚守期、近代的复兴期、现代的发展期.六经辨证的传承是多方面的综合体,只有认清其源流与传承,才能抓住六经辨证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