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脑电图在癫痫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在癫痫再次手术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8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SEEG监测前有癫痫手术史且监测中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共39例。分析SEEG的评估结果及再次手术的疗效。

结果

39例患者中,SEEG起始部位与初次手术部位临近者14例(36%);不临近者25例(64%),其中主要为同侧远隔部位,共21例(54%)。起始波形以高频放电最多,共19例(49%);其次为低波幅快节律,共8例(21%)。起始脑区范围:单脑叶32例(82%),多脑叶7例(18%)。SEEG评估后未行手术者4例,再次手术者35例。术后随访时间≥12(12~51)个月者33例,Engel分级Ⅰ级者16例(49%),Ⅱ级者3例(9%),Ⅲ级者2例(6%),Ⅳ级12者例(36%)。39例中,19例初次手术切除范围包括颞前叶及内侧颞叶结构,经SEEG评估后,17例行再次手术,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者16例,Engel分级Ⅰ级者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EEG评估显示发作起始部位是否临近初次手术部位、起始是否为高频放电、起始于单个或多脑叶,再次手术方式是否包括切除术、病理学结果是否确切、初次手术单纯颞前叶及颞叶内侧结构切除与否比较,预后Engel分级Ⅰ级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SEEG行癫痫再次手术评估,近半数患者可获得无发作的疗效;再次手术的成功率主要与致痫区定位的准确性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大鼠脊髓趋化因子受体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组(CCI组)、舒芬太尼组(S
目前,越来越多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机械取栓治疗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但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仍然较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本文就代谢综合征与前循环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关系进行综述。
期刊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的免疫炎性反应,并在SAH后继发性脑损伤和(或)神经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对SAH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根据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极化、潜在调节因素及其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为临床探索SAH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脑深部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治疗难点。笔者成功实施了2例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脑深部AVM。2例AVM均完全治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对于脑深部直径≤3 cm、破裂、单一静脉引流的AVM,经静脉入路可能达到治愈性栓塞的目的。
期刊
目的探讨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23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3个动脉瘤。其中28个动脉瘤采用单纯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5个动脉瘤应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Tubri
目的初步探讨单中心应用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应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139例患者(共143个颅内动脉瘤),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27个动脉瘤位于前循环,16个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瘤最大径为(16.4±9.2)mm
卒中是一类预后差且难于诊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进步,卒中的预后已有了很大改善,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仍然较高。所以,临床期望的核心是卒中预报的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用于诊断的3D和4D中枢神经血管成像等高科技的进展,以及可用于临床预报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三维图像融合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责任血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PTN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D-TOF-MRA、3D-FIESTA序列检查,利用3D-Slicer软件行3D-TO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药物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在手术或保守治疗后易出现反复复发,需再次行手术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膜中动脉(MMA)与CSD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栓塞MMA即可达到治愈复发性CSDH的目的。因此,本文就MMA栓塞治疗CSDH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