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强弱电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中级技术人才。由于是宽口径专业,不同的学校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强电即电工方面来看存在电气应用与维修、工业自动化控制、家用电器维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气设备与维修等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在弱电方面有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方向上的差异。除此之外,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还存在着南方学校和北方学校之间的差异,南方学校多以培养电子工厂流水线操作、质检人员为主,而北方学校则多以电工电子产品应用与维修为主。为此,笔者从专业方向选择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见解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子技术已形成两大技术领域,即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和以电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方面,电工电子专业的主体为变流电子技术方面的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用于电力变换和控制,电子技术用于信息处理。当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相互技术的渗透,电工电子与信息电子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电子基础知识也成为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必备基础之一。
电工电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可以说是强弱电的接口。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正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接口,与强电系统或机械系统融为一体,实现高性能的控制效果的。因此,近年来强电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的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但由于电气元件本身也朝着新的领域扩展,表现在提高元件的性能,生产新型的元件,实现机、电、仪一体化,扩展元件的应用范围上,但有些电器元件有其特殊性,故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所以,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以电工知识为基础,以变流电子技术为核心。
二、电工电子专业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按照国家制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专业教学和职业相对应的关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目录知识和技能要求,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为: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教学内容是以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中的知识和技能反推而来的,目的在于本专业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与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要相适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且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过程和教学大纲中,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2.标准统一与保证质量的关系
由于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功能不同。存在着教育内容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内容不一致的矛盾。为此,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四大模块,即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行业技能模块和新技术应用模块。
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它是职业技能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技能的前提,这一模块的教法,采用实验教学为主的模式,以感应认知来增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技能模块主要包括电工和电子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在教法上,教师采用讲授示范和学生自练为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
行业技能模块内容是依照为企业定向培养的实际需求而确定的具体项目,在教法上,教师以讲授示范与指导实训相结合,学校及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新技术应用模块。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工电子技术由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跨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时代,PLC编程与故障诊断,变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AUTOCAD电气制图等新技术多为高级工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在当今实际生产中运用较为普遍。针对该专业的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采用知识技能高位下移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达到有机的统一,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来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岗位职业群的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出口方向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是学生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一、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见解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子技术已形成两大技术领域,即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和以电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方面,电工电子专业的主体为变流电子技术方面的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用于电力变换和控制,电子技术用于信息处理。当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相互技术的渗透,电工电子与信息电子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电子基础知识也成为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必备基础之一。
电工电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可以说是强弱电的接口。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正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一接口,与强电系统或机械系统融为一体,实现高性能的控制效果的。因此,近年来强电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的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但由于电气元件本身也朝着新的领域扩展,表现在提高元件的性能,生产新型的元件,实现机、电、仪一体化,扩展元件的应用范围上,但有些电器元件有其特殊性,故不可能完全被取代。所以,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以电工知识为基础,以变流电子技术为核心。
二、电工电子专业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按照国家制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专业教学和职业相对应的关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目录知识和技能要求,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为: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教学内容是以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中的知识和技能反推而来的,目的在于本专业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与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要相适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且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过程和教学大纲中,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2.标准统一与保证质量的关系
由于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功能不同。存在着教育内容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内容不一致的矛盾。为此,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四大模块,即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行业技能模块和新技术应用模块。
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它是职业技能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技能的前提,这一模块的教法,采用实验教学为主的模式,以感应认知来增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技能模块主要包括电工和电子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在教法上,教师采用讲授示范和学生自练为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
行业技能模块内容是依照为企业定向培养的实际需求而确定的具体项目,在教法上,教师以讲授示范与指导实训相结合,学校及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新技术应用模块。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工电子技术由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跨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时代,PLC编程与故障诊断,变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AUTOCAD电气制图等新技术多为高级工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在当今实际生产中运用较为普遍。针对该专业的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采用知识技能高位下移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达到有机的统一,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来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岗位职业群的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出口方向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是学生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