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方能彰显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生活世界【中图分类号】G623.2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然而,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虽经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本文试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一、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程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将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意蘊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语文技艺和语文知识,甚至畸变为一种抽象枯燥的应试能力训练,从而使语文教育失却了本真的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现在,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讲解训练中,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结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以此为基点,一些语文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开始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尝试。在根本的意义上,生活的确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当下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生活不仅构成着语文教育的内容,更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和资源库,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社会生活的需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向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语文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语文学习活动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环节。这表明,语文教育在应然的意义上具有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使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人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和学习语文,并将生活的兴趣和内容灌注到语文教育和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不断获得精神的滋养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过一种精神富有和有意义的生活。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1、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要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去主动自觉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驱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2、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育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生活的欲望和兴趣。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其背后所蕴涵的现代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在生活中能够充分感受语文的乐趣,体悟语文的魅力,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在环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三、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语文教学面向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过程。学生在理解书本世界的过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态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能够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地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育与教学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论,并阐明了其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进而从导入新知、理解新知、巩固新知三个方面来实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让学生学起
摘要:学校体育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动作技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载体和基础,本文从如何提高体育课中动作技术教学的质量,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就如何提高动作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关键词:体育课;动作技术;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11.前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
【摘要】中国学生不缺乏解答能力,但其提问能力却"捉襟见肘"。新課程改革推行至今,小学数学精彩课例、优秀教法层出不穷,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弥补学生质疑行为的缺失,需要放眼学科宏观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以学科技能为出发点,其中模块化教学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字】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至今,数学学科精彩课例、优秀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改革成果数不胜
摘要:外语教学应以培养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而高中英语教学却又受到高考的影响,部分教师以教授学生语法和词汇为主,出现了学生会考试,但"不会说话"的奇怪现象。将交际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会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交际教学法理论出发,对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时代,信息
摘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目前教学中一个应该着重考虑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去发现问题,然后构建问题,其次是尝试去表述问题,最后去解决问题,多方面的让学生去透析一个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学目标很好的达到。本文就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对上述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提问能力;教学策略;教学目的;物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摘要: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英语学困生"的基础更差,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信心激励、习惯养成、等三个方面的措施探讨,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水平。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励法;习惯养成;归类记忆;【中图分类号】G633.41  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青少年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出发,阐述了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应用情况,实现了在新课程下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引导的教学标准。【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情感为目的,贯彻落实学生素质教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