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课堂,激励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学会创新、主动创新呢?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专家指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1.巧设课始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小明的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他的学习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不想给他过生日,还有的说他的生日一定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情况下,教师出示课题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通过创设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去做提问题的主人,这比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有效。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学习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就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关注生活,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只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课本中的一些习题,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因素,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积极情感体验。
  1.凭借生活,认识数学。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假如重新给我们的教室涂油漆,如何计算出涂漆部分的面积?这时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出:只要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去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这时又有学生会提出还要考虑屋顶大梁的面积和墙砖部分的面积等等。学生便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出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的道理。
  2.融入生活,运用数学。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
  三、创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尽可能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观察图片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第三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高山、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2.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去说、去读、去评。单一的知识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新知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反复让学生叙述等量关系式,说明算理,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弄清解题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用媒体,提高学生适应意识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正逐步走近学生的学习,为让学生迅速适应这一新形势,为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的魅力。教师应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或多媒体软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静变成动,虚幻变成真实,既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景,又将学生引入畅想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索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才会显示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实施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会知识又使学生会学知识,同时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科教学中。不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听课时,我们都会发现总是有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我们应查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
期刊
窗外的那一片绿,已然在不知不觉中陪我度过的两年的时光,在这片清新淳朴的大地上,我们大手拉小手,一起快乐的成长着。——题记  儿时起,就一直梦想着做一名知识的传授者,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很荣幸,2010年毕业后成为了特岗教师队伍中的一滴新鲜血液,全然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走上了教学道路,开始了我神圣的生活。  那天我满怀憧憬踏上到五龙宫的汽车,一路上风景迷人,山清水秀,报到时,看着眼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
期刊
【内容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理念的改革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课堂导入成为教学环节创新的前奏,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直接导入、复习导入基础上总结出社会热点导入、表演导入、故事导入等八种政治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情境导入 学习兴趣 学习欲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情境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