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作文面面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一旦跨越了作文这一门槛,语文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说,作文迈出一小步,语文就会跨越一大步。“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我们这样阐释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与写作,一点也不足为过。究其因,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的兴趣使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对作文感到伤脑筋,谈文色变。这正是由于孩子们对单调枯燥的作文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兴趣所致。只有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创造中来,才会凭借自己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文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步,能够引导学生走兴趣作文之路,写作时信手拈来,妙笔生花。
  一.拓宽阅读,丰富素材
  “墙上芦苇根底浅,山间竹笋腹中空”,这是学生在作文时一头雾水,空空如也的真实写照。这除了缺乏生活体验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拥有的写作资料太少。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同时我还让学生每日记一则读书笔记,不求多但求好,一句话亦足矣。学生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另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听新闻,观看优秀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百家讲坛》、《艺术人生》等,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才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拨云见雾,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二.评语激励,激发信心
  学生的作文在教师眼里是幼稚的,又可能是脆弱的,正因为如此,是经不起我们的“如椽巨笔”,横加指责,肆意棒喝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少一些尖锐的挑刺;多找一些亮点,少一些斥责。要以表扬为主,用诚恳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发现习作中的可取之处,哪怕是一点一滴,一词一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虽然这只是小小的成功,但是学生可以从中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初步产生兴趣。例如:找出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旁批:“用词恰当,生动有趣!”“多精彩的介绍啊,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妙趣横生,有创意,棒极了!”……总批时写一些鼓励性的话:“真棒,老师为你喝彩,更为你加油,希望你不断努力,一篇篇好文章将会在你的笔下呈现!”“你真聪明,老师为你赞叹!希望你坚持不懈,达到成功的彼岸!”“你的写作进步真大啊!希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批语,即便是有意放大或张扬着亮点也不为过。作文总是在激励中前进着,而不是在教师自以为是地粗枝大叶地修改中成长着;作文总是在激励中不断孕育着新的火花,而不是在疯狂地修剪中簇新。
  三.美文感染,捕捉灵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创作的源源之水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同样也随时随地都会有美和丑,可以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城市乡村,生活中处处有文章,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春华秋实,还是风花雪月。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真实,写生活的真实,感受生活的真实。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肯定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我们要用自己对对文学的爱好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也爱好文学,从文学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从而亲近文学爱好文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经常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格言警句、好的文章,随堂发挥,或者有意让学生记录下来。例如描写人物的片段,描写春天的语句,描写雪的语句等等,日积月累,让学生慢慢品味文学的魅力,就会产生写作文的兴趣。
  在课堂内外,经常刻意准备一些好的文章,经常备一些美文亲自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去感受鲁迅散文的深沉冷峻、巴金散文的感情真挚、冰心散文的清新温馨、沈从文的异域风采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背囊”中就会积累一些五彩的“珍珠”,甚至是奇思妙想。日积月累,兴趣使然,水到渠成,不吐不快,文如泉涌,一泻而下,一篇优美的作文便会在不经意间流出于笔端。
  张小荣,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背诵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差异,语文背诵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往往导致一部分优等生不需太多努力,便已能背诵得很好,另一部分学生则恰恰相反。我们在指导语文背诵时,既不能让前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又不能让后一部分学生“够不着”。语文的分层教学,就要求语文背诵教学实施分层评价。做到语文教学指导要分层次,因材施教,背
在课改东风的吹拂下,课堂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创新”,不少教师出奇作怪,动辄播放视频,讲个故事,开个展览会,办个文学沙龙……乍一看,新鲜,热闹,甚至“震撼”,然而热闹过后,学生几无所获。那种一味为了“氛围”而过于花哨的小伎俩是要不得的。笔者仅以季羡林先生《成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语文活动,真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让学生在动
随着新教育不断深入,我们在课堂上听到不合适的掌声越来越多,尤其是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仅仅把掌声看作是烘托热闹气氛的工具。这种表演性的做法,破坏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和探究意义的实现,背离了教育工作的精神指向。公开课,似乎没有掌声就不是好课了,上课的老师也深谙此道,总是变着法让课堂“掌声响起来”,有的还要“让眼泪飞一会儿”。人有“七情六欲”,在“掌声”的渲染下,很容易被迷惑。  迷惑一:这是送给学生的掌声吗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考验,积淀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于漪老师就曾形象的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可见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瑰宝,再加上经过专家的层层筛选,选进教材的更是精华中的精华,瑰宝中的瑰宝。然而,纵观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学生普遍不爱上文言文,文言文也没展现预期的魅力,教学效率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钱梦龙先生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
阅读教学要注意价值取向,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共生共鸣之时,将他们受到洗礼的灵魂律动、得到建构的人格涵养付诸笔端,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学生的积淀就会更丰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品析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正如古人云:“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摘抄仅仅是巩固阅读成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
一.依托“导学案”,实现学生主体,是“高效语文课堂”的支撑点  众所周知:要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必须充分依托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使学生便于思考和学习,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导学案就是教师为引导学生便于自主学习某一篇课文,而精心搭建的平台。笔者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分八步走”的“语文导学案”框架:  (一)课题  (二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笔者试就语文课堂
启发式教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由此及彼,由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质上,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逐步接近答案,以致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一.深入浅出,从问题中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启发式并将其有效用于课堂中。如在我讲到苏教版初一下册《伤仲永》这篇课文。文中讲的是关于一个名叫
诗歌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短小精悍、言辞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朦胧多义等特征,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不仅可以陶冶高尚情操、纯净自我心灵、增强文学修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于传承优秀文化,感悟诗歌之美,把握时代脉搏,熔炼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诗歌在中学
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在此,笔者结合语文实践教学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几点体会。  一.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大赛,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争强好胜,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