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24
摘 要 目的:探讨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临产前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剖宫产无产后出血的产妇1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和新生儿身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产妇在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8例,宫缩乏力36例,双胎16例,羊水过少4例,胎盘前置24例,新生儿并发症8例,产妇并发症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早产、胎盘因素、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剖宮产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大于500ml,是剖宫产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及时控制出血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掌握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为此,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50例,非选择性剖宫产70例。同时选择同期剖宫产无产后出血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方法:对两组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进行比较。
结 果
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比较: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和新生儿身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产妇在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早产8例,宫缩乏力36例,双胎16例,羊水过少4例,胎盘前置24例,巨大儿8例,产妇并发症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由于剖宫产分娩时本身就存在着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病等,一些高危因素往往是剖宫产术的指征,因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自然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病尤其是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可使手术几率增加,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使得产后出血量增多,增加了产妇的风险,因此,剖宫产产后出血应该引起妇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本组资料通过分析,宫缩乏力、早产、胎盘因素、胎儿因素、产妇并发症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体重过高也是产科的高危因素之一,胎儿过大,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子宫正常缩复,是宫缩乏力的常见原因,宫缩乏力可使第2产程延长,同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主要从孕前及孕期减少高危因素、产时发现高危因素后术中预防产后出血两方面进行。本研究发现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大多是病理妊娠,这与徐望明,许学先,陈建华,等研究的类似[2]。因此,对产前各种高危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做好预防,对产后出血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断及正确的处理,就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3,4]。产妇入院后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对有危险因素的产妇在临产前要有充分的估计,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处理危险因素,及早采用加强宫缩的措施。第三产程可用米索前列腺醇400μg+NS 5ml灌肠,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避免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准确测量出血量,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失血较多应及早补充血容量。
参考文献
1 金尉,商人秀.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18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9):39-40.
2 徐望明,许学先,陈建华,等.3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的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20(2):141.
3 孙友红,郭晓华,魏秀玲.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7):23-24.
4 谢芳.刮宫术和胎盘黏连及相关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25-1326.
摘 要 目的:探讨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临产前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剖宫产无产后出血的产妇1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和新生儿身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产妇在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8例,宫缩乏力36例,双胎16例,羊水过少4例,胎盘前置24例,新生儿并发症8例,产妇并发症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早产、胎盘因素、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剖宮产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大于500ml,是剖宫产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及时控制出血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掌握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为此,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50例,非选择性剖宫产70例。同时选择同期剖宫产无产后出血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方法:对两组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进行比较。
结 果
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比较: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和新生儿身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产妇在临产前BMI(kg/m2)、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早产8例,宫缩乏力36例,双胎16例,羊水过少4例,胎盘前置24例,巨大儿8例,产妇并发症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由于剖宫产分娩时本身就存在着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病等,一些高危因素往往是剖宫产术的指征,因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自然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病尤其是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可使手术几率增加,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使得产后出血量增多,增加了产妇的风险,因此,剖宫产产后出血应该引起妇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本组资料通过分析,宫缩乏力、早产、胎盘因素、胎儿因素、产妇并发症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体重过高也是产科的高危因素之一,胎儿过大,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子宫正常缩复,是宫缩乏力的常见原因,宫缩乏力可使第2产程延长,同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主要从孕前及孕期减少高危因素、产时发现高危因素后术中预防产后出血两方面进行。本研究发现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大多是病理妊娠,这与徐望明,许学先,陈建华,等研究的类似[2]。因此,对产前各种高危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做好预防,对产后出血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断及正确的处理,就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3,4]。产妇入院后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对有危险因素的产妇在临产前要有充分的估计,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处理危险因素,及早采用加强宫缩的措施。第三产程可用米索前列腺醇400μg+NS 5ml灌肠,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避免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准确测量出血量,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失血较多应及早补充血容量。
参考文献
1 金尉,商人秀.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18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9):39-40.
2 徐望明,许学先,陈建华,等.3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的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20(2):141.
3 孙友红,郭晓华,魏秀玲.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7):23-24.
4 谢芳.刮宫术和胎盘黏连及相关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2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