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了 把身体交给谁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疗新时代,“医生无所不知”的模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知情的病人和医生一起共同做决定,共同选择治疗方案。
  可惜的是,虽然我们开始渐渐要求和医生的关系变得平等,但只要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要求的仅仅只是结果的平等,却无法寻求过程的主动参与。
  从进医院看医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甘心以“弱者”自居,病人甚至对自己的身体都没什么了解,就和疾病、医生发生了联系。这时,又怎么去做一个有尊严、有自由、聪明的病人呢?我们内心总是极其希望把自己交给一个能掌控全局的医生。医生手持先进器械,脑装各种门类的检查和疾病知识,像是权威的“家长”,我们却满怀无助、诚惶诚恐,对自己出错的身体一无所知。
  这一刻,其实是谈不上平等的。医生处于控制的角色,起先是在技术上,后来是在心理上;我们作为病人处于屈从的角色,起先是在对疾病和身体的了解上,后来也是在心理上。
  不同的是,当你在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一无所知时,把所有的责任尽数交给一位专业人士,由他来承担所有的责任,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种轻松的选择。但是一旦有一天,你发现,你全心信任的医生并没有让你恢复健康,那么,所有的希望顷刻间就破灭了。病人希望能从医生那里得到健康的承诺,而医生必须去实现这个诺言。如果不实现,有时只能法庭见。
  谁为你的健康做打算?除了医生,还有你自己!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这种关系,就会发现,病人将责任尽数交出,看似轻松,其实是偷懒而且被动。病人似乎是被动地被疾病袭击,于是也被动地等待医生(或者医生背后站着的医学)的处置发落。
  病人很少意识到应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甚至连和自己密切相关的身体都不甚了解。而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心理的关爱,努力和医生一起平等对话……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可以去做的事。聪明的病人要求的是从头至尾的平等,是需要自己也投入努力的平等。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些防御机制,可能我们并没有真切地了解过它们的意义。只是,当它们出现时,因为对身体的不了解,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找医生。
  事实上,并不是我们一感觉“身体不舒服”,就该去找医生的。现在的大多数医生已经被培养成无药不欢,看见你发热,给你一盒退烧药,“先吃两片阿司匹林,再来找我”;看见你疼痛难忍,给你一堆止痛片,其实对你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时,你需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为自己的身体做点决定。
  比如发烧,当我们感染了病菌之后,有时体温会升高,这是身体调节的结果。体内中枢有一个叫作体温调定点的机制,如果这个点增高,体温就会上调,一直到符合体温调定点为止。这时的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的重新设定,是身体对抗病菌感染的防御机制,但我们大多喜欢在发热时用退烧药,因为我们觉得发热就是生病。
  柏杨曾经这样描述他的一位医生朋友:“柏杨先生有一位医生朋友,一向过往甚密,可惜他有两项严重的缺点,使我对他的敬仰之心与日俱减。其中之一就是他很吝啬给病人吃药。现在流行的手段是,病人一进大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针葡萄糖加维生素B,或是一针退烧药,假设病人似乎有点发烧的话,而该医生朋友总是寻求病因,妄图根治,既劝病人少打针,又劝病人少吃药。于是乎,‘有口皆碑’,怨声载道。”
  柏杨的口气是他惯用的反讽,事实上像这位医生这样,能在病人发烧时劝病人少打针、少吃药的人,现在已经濒临绝种。
  病人改变不了医疗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说不用吃药,回去休息休息就好,病人大半会觉得失落,仿佛走时不带走一张处方,这一趟就全无意义。
  聪明的病人不是习惯“被灌输”的病人,不是等待“被控制”的病人,也不是医学“干涉哲学”的绝对拥护者。身体是我们的,我们与其坐而述,不如起而行,和医生一起并肩前进。
其他文献
最近因为发烧住进了医院。先是像闯“迷宫”一样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穿梭,接着是各种检查、化验:CT、胸透、血常规、生化、肝功、尿液、支原体等,最后医生开了一大堆包括头孢等抗生素在内的各种消炎药。等这一切折腾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的烧也退了。搞笑的是直到我康复出院,医院也没有明确给出发烧的具体病因。  这趟就医让我感受颇深。感到现在的医生普遍比较缺乏人情味,他们更多地关注“病”,而忽视患病的“人”。他们的眼
在美国,感觉胃不舒服有半年。先后看了多次医生,服了多种药仍不见好,医生说必须做胃镜检查。并且解释,可以采取全麻的方式同时做胃镜和肠镜检查,感觉不到疼痛。我从来没有做过手术,没有打过麻药。尽管对此感到很紧张,但是为了确诊,我决心接受打麻药做检查。  按照约定,周五一大早我来到医院,心里一直紧张兮兮,担心自己麻醉过后醒不过来咋办。在准备室里,先后有几个护士分别来给我采血样、做心电图、询问病史,还问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