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味情境中,培养小班幼儿快乐用剪的实践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小班幼儿初学剪纸时,会发现大多数幼儿剪刀拿不稳,剪不动现象,这是由于年龄特点所限,肌肉力量不够,协调性不稳。但这个阶段又恰恰是小肌肉发展的敏感期,剪刀的灵活运用正是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想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帮助幼儿在趣味情境中,逐渐掌握用剪方法,提高用剪的运用能力。同时,研究出一套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剪纸的方法,完善幼儿园做做玩玩园本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趣味情境中,培养小班幼儿快乐用剪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它对提高幼儿剪刀运用的灵活性,手指活动的协调性,剪纸技能的应用性都有很大的实效性,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成长。
  【关键词】趣味情境;小班幼儿;用剪;实践
  一、问题提出
  对于新上小班的幼儿,从家访的实际情况中了解到几乎都还不会使用剪刀,主要原因是家长们出于安全和年龄两种考虑,怕孩子玩剪刀会闯祸或伤着自己,而且孩子年纪小手指还没发育成熟就用剪刀不是很合适。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小脑发育已基本趋于完成,已经能够加强动作的准确性了,就是说基本具备了使用剪刀的条件,能拿住剪刀并让剪刀张合,这对训练幼儿手指灵活性、力度的控制、手脑并用、创造性发展等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趣味情境中对小班幼儿进行用剪能力的实践培养,让幼儿安全有兴趣地学习使用剪刀,提高剪刀运用的灵活性,发展手指活动的协调性,提升幼儿用剪时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
  二、研究策略
  (一)“抛砖引玉”——创设视觉环境,激发使用剪刀的兴趣
  由于刚上小班的幼儿对剪纸作品接触不多,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我们有意识地收集各类简单的剪纸作品,有老师的,也有中大班孩子的,并将收集来的各类剪纸作品分别布置到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如:窗户贴的是老师剪的窗花,墙壁上贴的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小动物,小花、小草的作品,横梁上挂的是大班孩子剪的彩链、彩旗等,营造出一个自在、轻松、有趣的剪纸世界的氛围,冲击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感知这些作品的有趣性,从而激发幼儿使用剪刀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趣味情境学习,体验剪纸创作的快乐
  1.在儿歌情境中学习剪刀的使用
  当幼儿开始对剪刀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我们让幼儿先从玩剪刀开始,比如怎样抓握剪刀、怎样让剪刀自如张合。幼儿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饶有兴趣地摆弄着剪刀,能在老师自编的一首《小剪刀》的儿歌中很快学会了剪刀的一张一合方法。因为剪刀易伤人,所以在组织幼儿使用剪刀时,均使用儿童平头剪刀且有一位老师或保育员配合,以保幼儿用剪安全,同时还经常性地提醒幼儿注意剪刀离眼睛远一点,不能用剪刀乱戳别人,在使用完后告诉幼儿剪刀要休息,让它闭着嘴巴去休息,小手拿住尖尖的大嘴放进固定的筐内。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学会了正确的拿与放,减少了不安全因素,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2.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剪纸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性剪纸游戏内容,如扮演甜品师傅随意剪纸片拌成三色水果沙拉与同伴交换分享;扮演点心师傅,随意剪出一条一条长面条请“顾客”去品嘗等,我们引用“大嘴巴啊呜啊呜吃东西”,激发幼儿张大剪刀往下剪。等这个阶段幼儿随意剪熟练后,我们向直线剪过度。如小鸟吃虫,就把这个内容当成是在玩小鸟吃虫的游戏,把手中的小剪刀看成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一张一合的剪刀头就是小鸟的嘴巴,在剪纸时就象小鸟在飞着吃虫子,剪下的长条就是小鸟吃的虫子,相互间比一比谁剪的虫子细又长。我们引用自创顺口溜“小火车呜呜开,咔嚓咔嚓往前开,咔嚓咔嚓转弯了,咔嚓咔嚓到站了”让幼儿学习沿轮廓线剪图形。因为剪刀剪纸时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就象正在行驶的火车,而躺在纸上粗粗的黑线就象稳稳铁轨,所以火车要沿着黑黑的铁轨开才是安全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多次这样的游戏训练中,幼儿很顺利地就学会了运用剪刀沿轮廓线直线剪与转弯剪的本领。
  3.在组合情境中激发剪纸的兴趣
  小班幼儿由于剪纸能力的有限,剪出的作品还是比较单一的,视觉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教师能创新变换下形式,将剪、拼、贴、画有机组合起来进行,那也是一种能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剪纸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当幼儿有了之前较熟练的使用剪刀剪纸能力后,我们可以提供给幼儿几种剪、拼、贴、画的组合方式。如可以提供一些废旧画报或者零碎的图形纸,请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有创造性地拼贴活动。也可提供水彩笔,让幼儿用彩笔简单添画的方式进行表现,可以使整个剪纸作品更完整。对于一些面积大的剪纸作品,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剪纸方法在其上面进行剪贴各种装饰图形或贴图案,使原先单一的剪纸作品更加丰富、有趣,从而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4.在运用情境中激发再创作的信心
  我们把幼儿平时剪的合适的剪纸作品充分地用到游戏中,如剪的面条、水果沙拉、手环、圆型相架等,都能在娃娃家里体现,既丰富了角色游戏的材料,又让幼儿觉得这些东西是亲手剪出来的感觉很了不起,在游戏中使用的频率也会相应提高。又比如健康区的五彩飞盘、七彩陀螺、五彩瓶等好玩的自制玩具,也是幼儿的剪纸作品,只是变成了立体而已,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玩起来了,感到很有成就感,愈加增加了对剪纸的信心。
  三、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有较大的提高,因此给幼儿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创设中快乐剪纸,快乐创造。同时,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小班学习剪纸的教学课程内容,充实了幼儿园做做玩玩园本课程体系。教师们逐步改变了以前的指导观念,以注重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探究性、创造性为指导方向,以遵循幼儿兴趣性、循序渐进性、运用性为指导原则,全面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运动反馈训练和穴位按摩进行融合,并应用到临床照护过程中,探究其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3.22±6.87)岁;观察组男20
【摘 要】一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基础的时期就是幼儿期,目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也充分证明了幼儿进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中澳性,加强幼儿生活的自理意识与能力利用有效的培养技巧和于老师进行亲密互动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必要性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例如河水、进餐、入睡、如厕等等,2
期刊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77-5p过表达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分为NC组和miR-1277-5p组,分别转染对照模拟物和miR-1277-5p模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SKOV-3细胞miR-1277-5p表达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
【摘 要】《伊斯拉美》是民族乐派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具有极难的演奏技巧和极高的演奏难度,笔者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演奏和研究了该部作品,并对其中涉及的音乐情绪和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演奏价值和教学意义,深得演奏者们的青睐。笔者通过查阅各类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作品进行教学层面的思考和分析,这不仅可以使笔者更深入的了解该作品,也可以挖掘其内在富含的教学思想中。因此,有关
期刊
目的分析CD44、CD16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上皮内瘤变(IN)中的表达,明确其在正常肠黏膜及UC-IN中的解剖特征,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UC-IN患者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47.95±7.16)岁]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正常肠黏膜组织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49.05±7.31)岁],采集标本制成组织芯片,以免疫组
【摘 要】数学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幼儿在一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兴趣不是很高,学习过程中也会觉得存在很多的困难,教师要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区域活动;培养  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很大的兴趣,利用游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
期刊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86±5.7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0.12±5.5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肌张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左右步幅差与步速、生活质量。结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