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经理人的设置在任何行业都是科学发展和国情的特例组合。如果纸质图书还足够我们玩一段时间。如果体制痛下决心。阻力减低,那么自然有这么个诞生出版职业经理人的理由。
谁来扮演出版职业经理人?
这30年来的出版社企业化管理体制,的确积聚了庞大的人才队伍。一大批合格、优良的出版人,初步形成了职业从业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群体特征,并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体量。
那么,请谁来扮演出版职业经理人呢?部门主任吗?而出版产业的核心们——出版策划人背负着巨大的盈亏压力,得不到基本支持和营销费用,重要的一点当然是毫不留情的收益缺口:用2000元工资来承担过亿码洋的利润难道是合理的吗?
文化产业的硬资产永远是人,除去一些业已成名的金牌作者外,由早期图书编辑所多元化转型的出版策划人,是图书工业流水线上最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连接前期策划、制作,后期市场发行的重要纽带,也是畅销排行榜的真正幕后英雄。出版策划人兼具了流行出版物的找出和卖出的功能,是畅销产品的制造者,作者的运作人,胆大点的出版人拥有自己的策划公司或制作组稿公司,安稳点的策划编辑则以低微收入和福利度日,成为一个重要但没有效益的工作人。一方面,利益分配上差异空前,创意从未与实力挂钩;而另一方面,由民营书商所开辟的无序市场在数年内便走上了分类更细,秩序井然的步调。除去部分行政因素,真正落户到读者的出版品类不再具备底线之说,按需出版甚至定制出版也在技术更新迅速的今天成为自然,炒作不再惊人,而成为更为理性和自由的出版营销环节,图书金身被打破,成为小商品中的普通一员,和牙膏饮料并无区别。由此为止,彻底拉高体制内外策划人差距的因素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运作环境。
书,并不崇高,读者的简单需求并非容易满足。在一个人人能出书的时代,作为产品的商业属性才被正视放大,出版不再是官方和挑选贩卖的行为,而成为取决于需求者多样化需求的消费品。美国2000年人均图书消费约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27元。即使按照15%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也仅仅410元,还不及美国2000年的人均消费水平。之所以发展缓慢,即使完全排除体制因素,核心问题仍出自出版企业对自身商品属性的认识不足,对“书”的市场感觉滞后于操作体系的倒可一个环节。没有形成图书作为一件快速商品快速推出的合理产业链条,落后的操作产出滞后的商品,无法与快速消费的既有市场顺利对接。出版的“慢”,决定了市场进展的无力。也断定了职业经理人的无用,和参与此事的无聊。
为什么需要出版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设置在任何行业都是科学发展和国情的特例组合。如果纸质图书还足够我们玩一段时间,如果体制痛下决心,阻力减低,那么自然有这么个诞生出版职业经理人的理由。——他们,当然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1 作者问题是否能解决?
郭敬明为什么从春风文艺跑了?在制造大量声明和收益效益的前提下,春风文艺为何仍然看不到灵活经营的可能,尤其是在郭敬明团队面临二度创新的台阶下,春风文艺除了书号和印刷费,还能给其带来些什么?如果不能在不同阶段、环节、利益和能力补充上灵活满足和配合作者,出版机构本身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2 行业问题是否能解决?
出版社和民营机构的产品差距不是两天数日和重金打造能解决的,现有市场格局主要是民营的格局。符合国内现状的出版机制、格局、方法、人才,近邻远邦的提示、做法,对中国市场的涉足,面对这些迅速而有力的市场进度,如果无法以民营思想换位思考,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3 前途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数字出版是什么?手机媒体怎么用?电子图书馆是不是扯淡?架设个网站是不是烧钱?纸质图书消亡后吃什么?如果不身先士卒替全球行业考虑和决断,和广播、唱片业一块低迷甚至消亡了怎么办?光听几个批文和概念,被走马灯似的互联网和电子书大忽悠们拿捏也当然是不行的。
4 属性问题怎么解决?
即便是书,其在当下的格局又是什么?听几遍“书当牙膏卖”就头晕脑转,看到广告行为就恍如隔世,想下手又无从下手,只能捡点卑劣炒作的苗头,学点抨击造假的虚招,书作为产品的属性不作时时认证,产品经营仍是印数发行收款的老三套,当然是无手可下的。
5 团队问题怎么解决?
社里人能用吗?不能用怎么办?怎么用?花多大代价用?别人怎么用?有什么效果?利益分割怎么来?这些老一辈的领导干部们和他们的班子们,如何在你手下成为一个进退皆有用的人。这是一个远远不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什么样的出版职业经理人?
出版职业经理人当然需要解决出版权问题,但书号已不是唯一的资源,即便作为官方出口,也需要有过硬的自有资产,与出版业的活跃分子分担责任和风险。
那么,高昂回报,有吗?有,金牌作者就有。
过硬的发行平台,有吗?有,高投入的制作方就有。
款项通顺,资金充裕,诚信好谈,有吗?有,提供便利的经销商就有。
分成合理,多少也能谈,有吗?有,自由出入的策划者就有。
出版即投资,合作就共赢,少省多让,有吗?有,畅销结论就有。
对外积极,开放合作,看准就做,做急先锋,有吗?有,境外资源就有。
如果区区一个职业经理人可以做到这些。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如果这只是幻觉,并非一两天能撼动的,那么就作为这个行业都不够优秀的幻觉保留下去吧。
谁来扮演出版职业经理人?
这30年来的出版社企业化管理体制,的确积聚了庞大的人才队伍。一大批合格、优良的出版人,初步形成了职业从业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群体特征,并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体量。
那么,请谁来扮演出版职业经理人呢?部门主任吗?而出版产业的核心们——出版策划人背负着巨大的盈亏压力,得不到基本支持和营销费用,重要的一点当然是毫不留情的收益缺口:用2000元工资来承担过亿码洋的利润难道是合理的吗?
文化产业的硬资产永远是人,除去一些业已成名的金牌作者外,由早期图书编辑所多元化转型的出版策划人,是图书工业流水线上最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连接前期策划、制作,后期市场发行的重要纽带,也是畅销排行榜的真正幕后英雄。出版策划人兼具了流行出版物的找出和卖出的功能,是畅销产品的制造者,作者的运作人,胆大点的出版人拥有自己的策划公司或制作组稿公司,安稳点的策划编辑则以低微收入和福利度日,成为一个重要但没有效益的工作人。一方面,利益分配上差异空前,创意从未与实力挂钩;而另一方面,由民营书商所开辟的无序市场在数年内便走上了分类更细,秩序井然的步调。除去部分行政因素,真正落户到读者的出版品类不再具备底线之说,按需出版甚至定制出版也在技术更新迅速的今天成为自然,炒作不再惊人,而成为更为理性和自由的出版营销环节,图书金身被打破,成为小商品中的普通一员,和牙膏饮料并无区别。由此为止,彻底拉高体制内外策划人差距的因素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运作环境。
书,并不崇高,读者的简单需求并非容易满足。在一个人人能出书的时代,作为产品的商业属性才被正视放大,出版不再是官方和挑选贩卖的行为,而成为取决于需求者多样化需求的消费品。美国2000年人均图书消费约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27元。即使按照15%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也仅仅410元,还不及美国2000年的人均消费水平。之所以发展缓慢,即使完全排除体制因素,核心问题仍出自出版企业对自身商品属性的认识不足,对“书”的市场感觉滞后于操作体系的倒可一个环节。没有形成图书作为一件快速商品快速推出的合理产业链条,落后的操作产出滞后的商品,无法与快速消费的既有市场顺利对接。出版的“慢”,决定了市场进展的无力。也断定了职业经理人的无用,和参与此事的无聊。
为什么需要出版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设置在任何行业都是科学发展和国情的特例组合。如果纸质图书还足够我们玩一段时间,如果体制痛下决心,阻力减低,那么自然有这么个诞生出版职业经理人的理由。——他们,当然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1 作者问题是否能解决?
郭敬明为什么从春风文艺跑了?在制造大量声明和收益效益的前提下,春风文艺为何仍然看不到灵活经营的可能,尤其是在郭敬明团队面临二度创新的台阶下,春风文艺除了书号和印刷费,还能给其带来些什么?如果不能在不同阶段、环节、利益和能力补充上灵活满足和配合作者,出版机构本身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2 行业问题是否能解决?
出版社和民营机构的产品差距不是两天数日和重金打造能解决的,现有市场格局主要是民营的格局。符合国内现状的出版机制、格局、方法、人才,近邻远邦的提示、做法,对中国市场的涉足,面对这些迅速而有力的市场进度,如果无法以民营思想换位思考,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3 前途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数字出版是什么?手机媒体怎么用?电子图书馆是不是扯淡?架设个网站是不是烧钱?纸质图书消亡后吃什么?如果不身先士卒替全球行业考虑和决断,和广播、唱片业一块低迷甚至消亡了怎么办?光听几个批文和概念,被走马灯似的互联网和电子书大忽悠们拿捏也当然是不行的。
4 属性问题怎么解决?
即便是书,其在当下的格局又是什么?听几遍“书当牙膏卖”就头晕脑转,看到广告行为就恍如隔世,想下手又无从下手,只能捡点卑劣炒作的苗头,学点抨击造假的虚招,书作为产品的属性不作时时认证,产品经营仍是印数发行收款的老三套,当然是无手可下的。
5 团队问题怎么解决?
社里人能用吗?不能用怎么办?怎么用?花多大代价用?别人怎么用?有什么效果?利益分割怎么来?这些老一辈的领导干部们和他们的班子们,如何在你手下成为一个进退皆有用的人。这是一个远远不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什么样的出版职业经理人?
出版职业经理人当然需要解决出版权问题,但书号已不是唯一的资源,即便作为官方出口,也需要有过硬的自有资产,与出版业的活跃分子分担责任和风险。
那么,高昂回报,有吗?有,金牌作者就有。
过硬的发行平台,有吗?有,高投入的制作方就有。
款项通顺,资金充裕,诚信好谈,有吗?有,提供便利的经销商就有。
分成合理,多少也能谈,有吗?有,自由出入的策划者就有。
出版即投资,合作就共赢,少省多让,有吗?有,畅销结论就有。
对外积极,开放合作,看准就做,做急先锋,有吗?有,境外资源就有。
如果区区一个职业经理人可以做到这些。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如果这只是幻觉,并非一两天能撼动的,那么就作为这个行业都不够优秀的幻觉保留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