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内镜下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idem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泪道内窥镜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泪道激光和微型电钻对阻塞部位的探通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06年9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对89例(104只眼)上泪道阻塞(包括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PSCO)与鼻泪管阻寒(NLDO)的患者于局部麻醉下使用泪道内镜进行泪道检查,了解泪道黏膜和阻塞情况,针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或微型电钻处理,泪道冲洗通畅后,注入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眼膏.术后随访9~12个月,观察疗效与并发症,比较激光与微型电钻对不同阻塞部位治疗的效果和应用特点.疗效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89例患者的泪道阻塞状况和部位均能被有效观察.术中泪道阻塞再通率为100.00%(104/104),术后随访治愈率78.85%(82/104).PSCO和NLDO治愈率分别为77.78%(42/54)、80.00%(40/50)(χ2=0.077,P=0.782).激光和微型电钻治愈率分别为80.43%(37/46)、77.59%(45/58)(χ2=0.125,P=0.724).泪道激光治疗PSCO、NLDO治愈率分别为89.66%(26/29)、64.71%(11/17)(χ2=4.239,P=0.040),微型电钻治疗PSCO、NLDO治愈率分别为64.00%(16/25)、87.88%(29/33)(χ2=4.664,P=0.031).激光治疗组和微型电钻治疗组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87%(5/46)、55.17%(32/58)(χ2=21.969,P=0.000),激光治疗组和微型电钻治疗组术中眼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35%(2/46)、6.90%(4/58)(χ2=0.017,P=0.896).结论 泪道内镜能在直视下对泪道阻塞性疾病进行精确观察和针对性治疗.针对不同阻塞部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继2009年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华眼科中青年论坛”后,应广大眼科医师的要求,由本刊主办的“第二届中华眼科中青年论坛(暨组稿会)”将于2010年6月在上海市(暂定)召开。此次论坛的内容集眼科药品的合理应用及新技术与新设备推广于一体,重在全面提高眼科医师的诊疗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将于2009年7月10日至13日在日新月异的上海举办“全国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眼病诊治及眼科新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
北京民众眼科医院是民众集团投资的北京市三级眼科医院,已开展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及眼底病手术等业务。本院不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设备——飞秒激光系统,还配置了瑞士莱卡M844眼科手术显微镜、美国威视(Visx)S4准分子激光系统,拥有按国家标准建设的层流净化手术室。
多年来,矫正视力低于0.9(≤0.8)一直是我国眼科临床诊断弱视的视力标准,没有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的参考值,出现了弱视诊断扩大化的现象.目前在弱视诊断中存在两个"单一"弊病:忽视形成弱视的诸多相关因素,只考虑视力单一因素;忽视视觉发育规律,不分年龄大小只用0.9一个视力标准诊断弱视.因此.对学龄前不同年龄组儿童应采用不同的视力标准,同时强调诊断弱视须具有弱视形成的相关因素。
为加强国内外眼科的学术交流,扩展国内眼科医师的国际视野,促进国内眼科专业尽快与国际接轨,特创办健康快车培训网(www.lxlearn.com),培训网将以公益的形式,服务于国内所有的眼科医师。
期刊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我国VRQoL的研究适用范围;生存质量量表和健康效用值这2种测量VRQoL方法的区别,以及具体工作中该如何选择;阐述国外量表的引进必须经过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等步骤,以及自制量表的规范方法.建议国内VRQoL研究尽量采用成熟中文量表;探讨生存质量研究实施中必须遵循的随机、对照、均衡原则等。
目的 采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海绵窦段和眶内段的影像特征.方法 正常受试者20名,年龄24~38岁,平均(28.25±4.07)岁.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层厚0.8 mm,3D-RESTA序列扫描;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冠状而FSE,T1WI扫描,层厚2.0 mm,层间距0.3 mm;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冠状面FSE,T1WI扫描,层厚2.0 mm,层间距0.3 m
白内障手术眼内感染是一种十分严重和对视力具有破坏性的术后并发症.20世纪初,其发生率高达10%.目前随着消毒、手术方法和抗生素应用方面的改进,绝大多数统计表明其发生率降至0.015%~0.360%[1-2],在我国,刘玉华和刘奕志[3]报道7998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化脓性眼内炎17例(0.21%),也有报道发生率为O.02%[4]。
期刊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标本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并分析VM与Rb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关系,进一步阐述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60例Rb患者、10例正常人视网膜组织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过碘酸-雪夫(PAS)与CD34双重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Rb中是否存在VM和分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