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化学教学日常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生活素材之外,还应该紧密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理解规律的生活背景,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对新的问题情境做出描述、解释和探究,并尝试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真实的化学课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探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化学;日常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开展学习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获取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去体验知识的价值,认识科学的本质。笔者从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亲身实践中感悟到“基于生活,开展教学;通过生活,巩固教学;为了生活,提升教学”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优化的良好途径。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化学教学观要求提出的。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实践并反思这一教学策略,对化学教学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回归“生活化”。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的趋势。化学是一门源于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并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顺理成章。“生活化”的化学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化学和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联系。让生活进入化学,让化学走向生活,不仅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理念,而且在落实化学课堂“三维目标”和情感课堂的构建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这种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教学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而这类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学生是感觉很有趣和很有用的,学生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不断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3、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是: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这都跟化学密切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养成学生关注这类问题的习惯,这也是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几点需要,我们教师在入门教学中应该实现化学课堂教学和应用“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并将其用到化学中去。
  三、做法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感到意义不大,而且觉得十分生疏。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
  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也应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时的困难,可先引导学生解决一些有针对性的生活问题,作为“先行组织者”,然后再将其中的思想方法横向迁移到所学习的化学概念的研究中,为化学概念的学习提供认知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理解周围世界的相关概念,不一定与科学概念一致,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可能起阻碍作用。如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当代教学理论指出,对于错误前概念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引蛇出洞”,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然后设计矛盾性实验予以冲击和破除。最后建构对科学的正确理解。因此,“联系生活”的有效化学教学,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生活经验。
  (三)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世界本来是一体化的,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哲学、科学、艺术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取得了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世界的独立性。科学创造了一套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概念符号系统,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遵循理性的逻辑,传授抽象的概念,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日常生活世界隐退于理性视域之外,成为理性逻辑之网的背景。为巩固课堂教学而实施的习题教学,出现的同样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分离,莘莘学子沉浸于题海之中使人遗憾的场景。另人费解的是一些学生题做得很多,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教师提供的“压缩饼干”式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就像只顾记诵抽象的“导游图”,而将“美丽的自然风景”置于脑后的匆匆过客。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应把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解答化学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习题既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又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化学就在你身边。
  结语:
  总之,使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很重要。在学习化学时,我们要把生活中的化学融人到课堂中来,使我们学起来更容易。在学好化学知识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只要你留心,化学课堂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化学,时时有化学,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学好它,合理应用它,把知识灵活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文庆城;李风 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培养科学素养 2004(8-9)
  [2]赵岩松 浅谈化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06(09)
其他文献
摘要:时下,动画片已成为孩子童年时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动画片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将是对抗和消解儿童成人化的重要防线,与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的整合,其前景和价值,不仅仅在于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而且在于“还儿童以童年"的引导和疏浚。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儿童动画片的介入将为阅读对话提供强有力的支架。同时,动画片的艺术技巧与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的写作技巧有着惊人的相似。动画片的介入将使阅读教学在识字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成为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知识。作者结合多年的高校英语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英语“口语化”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书面;口语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全球化趋势迫使“英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这给英语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英语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转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单亲家族和留守儿童也在不断的产生和不断增多,伴之而来的就是校园里出现了许多“问题生”。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教育所面临的头疼问题。如何转化“问题生”,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社会的害虫,关系到社会体制的变革,也关系到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不是政治家,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我们也不是教育家,但可以
摘要:随着高校历史课堂上的影视教学越来越常态化,如何对影视资料进行有效运用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为有效运用影视资料,应注意拓展多种采集渠道,建设教学影视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精准  选择影视资料的种类和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寻求影视教学的最佳作用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学生的情感资源。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