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性角膜热成形术治疗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正性屈光不正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传导性角膜热成形术(CK)治疗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正性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6例(7眼)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发生正性屈光不正的患者接受CK手术,手术采用CK View Point Refractec(RCS-200,Refractec,Inc.)系统.随访1年,观察患者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脱镜率、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等指标.CK手术前和术后1年远、近视力变化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CK手术前患者中位数远视力为0.4,中位数近视力为0.25,平均等效球镜+1.10±0.29 D(+0.75~+1.50 D).CK术后1年,患者的中位数远视力为0.8,中位数近视力为0.5,平均等效球镜为-0.39±0.38 D(+0.25~-1.0 D).CK术后1年,患者远、近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26,-2.375,P<0.05).结论 CK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手术后轻度正性屈光不正,并且能提高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脱镜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国人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治疗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分为蒙古族正常人组,蒙古族青光眼组,汉族正常人组,汉族青光眼组.应用亚硝酸还原酶法测房水及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梁细胞的凋亡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小梁组织的超微结构;利用UBM观察测量眼前段生物学指标;并对四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四组房水及血清一氧化氮浓
目的 观察一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时联合黄斑部内界膜剥离而预防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42例(42只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CRD)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将其分为两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组20例20只眼(Ⅰ组),玻璃体切除未行内界膜剥离组22例22只眼(Ⅱ组),术后随防
随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大规模推广,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也陆续有报告,特别是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如果治疗不当会严重损害视力[1,2].本文报告1例LASIK术后肺炎链球菌感染性角膜炎,经治疗后好转。
期刊
患者女,75岁.左眼溢泪5年,伴有脓性分泌物1年,于2010年2月入院.右眼70年前因眼病(具体不详)致眼球萎缩,左眼5年前无明显诱因溢泪,近1年伴有脓性分泌物,无眼红眼痛等不适,未曾诊治.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3;眼压:左眼12 mmHg.右眼球萎缩,左眼睑无肿胀,结膜无充血,挤压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动静脉比2∶3,黄斑中心反射可见.BP140/
期刊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眼压、眼轴的特征,探讨其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的关系.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2011年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随机抽取维吾尔族中小学生6~18岁完整资料326例(652只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2只跟中远视眼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正视眼,近视眼所占比例最小.不同屈光状态间除角膜厚度外其余屈光要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回顾性分析13例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诊断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13例,其中6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7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继续应用抗阿米巴药物1~3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感染均得到控制.术后视力情况,LK术后指数的1例,0.02 ~ 0.1的3例,0.12~0.3的2例,PK术后小于0.02的3例,0.02~0.1的2例,0.12~0.3的2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乳硬性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术前诊断为三级以上的硬核白内障190例200只眼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前房维持器组)96例102只眼,B组(常规小切口组)94例98只眼进行手术.对两组手术需要的时间,术中所要的黏弹剂量,后囊破裂情况,术后(1d,1周,1月,3月,6月)视力,眼压,角膜水肿程度,前房炎症反应,黄斑囊样水肿,后发障等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结果 A组在视力
目的 探讨棱镜式组合透镜对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的发展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德兴二中80名初二近视学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配戴看远用的眼镜外加看近的棱镜式组合透镜,对照组常规配戴看远用的眼镜.记录远用屈光度、矫正视力、远近隐斜量,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每3个月复查,看远屈光度上升0.50 D以上更换眼镜.观察期2年.另外检查40名正视眼初二学生的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量(正视眼组).结果 近视度数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TIMP-2)基因转染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屈光度、眼轴变化及后极部巩膜形态学改变,探讨外源性TIMP-2基因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4周龄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成TIMP-2组、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右眼为剥夺眼,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诱导轴性近视,左眼不予处理.选取TIMP-2组豚鼠左眼作为自身对照组.TIMP-2组、空
目的 了解隐斜视与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调节滞后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隐斜视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近视伴隐斜视青少年62例,检测其屈光度、近距离水平隐斜度及AC/A、调节滞后量.按低、中、高度近视分组,分别对这3组中内隐斜患者与外隐斜患者的AC/A、调节滞后量进行比较,并对隐斜度与AC/A、调节滞后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低度近视组内隐斜患者的AC/A、调节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