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下新媒体数字传播策略

来源 :中国编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进步,已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必要任务.新媒体数字传播能够丰富乡村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渠道、改善乡村文化的边缘化现状,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梳理了数字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分析新媒体数字传播对于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并给出乡村文化振兴新媒体数字传播的具体策略,包括拓展乡村文化内容呈现形式、多角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增强乡村居民主体性作用、提高乡村文化对外传播效果、构建数字空间乡村文化认同等,以此为我国数字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经验和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健康码”治理为分析样本,从结构、功能、价值三个层面揭示技术赋能嵌入重大风险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挑战.结构层面,应急管理体系为技术赋能嵌入重大风险治理破除了制度性障碍,但同时也加深了权责失衡的风险.功能层面,技术赋能在资源整合、模式维持、目标实现、系统适应等方面迎合了重大风险治理的客观需要,但技术工具适用范围有限且不能解决技术相关问题.价值层面,技术赋能的理性追求与风险治理的善治导向具有一致性,然而效益至上的工具理性难以突破理性吊诡的困境.为此,应建立健全技术赋能制度体系,在制度理性规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但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要真正发挥“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解决问题,就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历史细节,厘清问题;实现师生良好互动,建立和谐课堂.真正促进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实现有效性教学.
后真相时代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新命题,教育工作者需立足时代背景把握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核心价值,探索建设性新闻教育实践的路径.建设性新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本框架下,将建设性新闻理念融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次创新.我国的建设性新闻教育尚处于探索中,基于现实需求和教育困境,本文认为我国建设性新闻教育需要围绕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依托三个方面开展.
压力型体制从弹性化走向刚性化的运作变化是对随着当代政治实践发展而衍生的新的地方政府运作特征的总结概括,它的变化集中体现为运作过程技术化、硬性指标过密化、考核方式综合化和监督问责跨级化.压力型体制运作刚性化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产物,职责同构、属地管理、党政体制和政治伦理作为支撑结构构成压力型体制运作刚性化生成的具体实践进路.尽管压力型体制运作刚性化有利于增强上级组织动员能力、提升基层治理规范程度、提高基层政策执行成效,但是这一变化也导致乡镇权责失衡不断加重、拼凑应对逻辑日益盛行、干部避责行为滋生蔓延.对此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他的报刊编辑活动起步早、时间长、范围广,创办或主编的报刊种类多、影响大,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闻天的报刊编辑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包括立足实践的编辑立场、服务群众的编辑导向、求真务实的编辑原则、编研一体的编辑理念、严谨细致的编辑作风、开门办报的编辑方针等,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政治家的担当、编辑家的睿智,对当代编辑的工作实践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宣传家,萧楚女撰写过很多以报刊及其传播活动为对象的媒介批评文章,在明辨是非和纠正报刊传播偏向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开展媒介批评活动时,注重解读报刊的编辑宗旨,要求报刊具有明确而一贯的主张和可读性.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报刊的传播实践,他对当时国家主义派的各种错误报刊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剖析和揭露.从唯物主义价值观出发,他既强调报刊的引导功能,又要求客观公允,倡导报刊的社会伦理品质和理论高度,体现其媒介批评活动的核心要义.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党和国家针对基层传媒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性提出的一个制度化的治理思路.传媒治理是县域社会治理的基础,而传媒治理的核心在于传媒制度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媒体机构本身的制度构建,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县域传媒治理制度体系,而且其公共性属性也决定了其参与的广泛性、协商的民主性以及发挥作用的协同性,决定了它的体制机制将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打破传统的科层制、行政化的制度设计思路.创建传媒治理共同体制度是县域传媒制度治理的关键,县级融媒体中心制度建设是县域传媒制度治理的重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取得“四个伟大成就”的一项重要历史经验.这是立足唯物史观的宏阔时空视域作出的科学论断,其中内在交织着时间和空间两条不同的线索.当前学界通常侧重“四个伟大成就”从时间维度重新划分历史阶段这条明线,而往往忽略了从空间维度透视其党史逻辑这条暗线.正是在后一视域下,“人民至上”的党史逻辑和历史经验才能被昭彰彻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内含“人民战争”的革命逻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内含“人民政权”的执政逻辑、“
虽然在唐律《名例》篇中,“犯时不知”律疏议所列举的犯罪涉及事实错误问题,但在唐律其他篇目中,应当适用“犯时不知”律的犯罪却不涉及事实错误问题.这表明现代法学中的事实错误理论与唐律“犯时不知”律之间存在着重合,但二者并不等同.实际上,唐律“犯时不知”律律文中的“凡”是指一般身份法,“本”是指特殊身份法.唐律“犯时不知”律适用于身份案件,是一般身份法与特殊身份法产生冲突后的解决规则,而两者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冲突是因为存在着“犯时不知”.对此,唐律“犯时不知”律所提供的冲突解决方法就是在身份重法与身份轻法之间选择
数字媒介的普及与阅读方式的变革加剧了世界各国的阅读危机,呈现数量危机、结构危机、观念危机三大表征.欧美数字阅读推广项目在开发数字阅读导引、鼓励数字故事创作、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数字阅读技能等方面的成效较为显著.借鉴欧美阅读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加强数字阅读顶层设计、重视数字阅读实证研究、创新青少年数字阅读推广路径的建议,助力数字化时代的全民阅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