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绘画创作的另一种思考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个人艺术创作和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艺术的试错对学生或艺术家的成长和思考尤为重要.试错就是对现有的知识经验、理念产生质疑,试图通过新的艺术实践和试验去重新思考和反思固有的知识体系,并从中发现新的可能.本文主要从绘画艺术三个方面的试错进行探究,它们分别是:媒介与材料、形式与空间、观念与思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在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因为人的思维与惯性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它取决于你能否打破陈规,转变观念并提出新的艺术见地,这才是探索绘画试错实践的关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李振宇老师的油画创作.李振宇以绵长细腻的情感,将日常生活的动人之处捕捉于画布上,传达出宁静、永恒且富有诗意的古典情怀;同时,我通过读他的文章,发现他以饱含诗书的文人笔墨呈现自己的创作经历及思想,这些都让我对他的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去年冬季,当我在李振宇老师的画室看到他的油画写生新作时,那些既简练又饱含激情的画作使我感到惊讶,因为他们表现出的自由、洒脱,与专注精深、经典的主题性创作迥然不同.
期刊
苏轼创作的赤壁“两赋一词”,成就了文学上的经典名篇.于视觉艺术而言,《赤壁图》是“两赋一词”的“衍生品”.本文梳理了《赤壁图》图式形成和演变的脉络,考察了画面元素的变化,审视了图式变化背后展现出的三种基本意义: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记录知识.在苏轼形象、赤壁诗文、赤壁图的彼此塑造过程中,视觉图式至关重要,亦影响颇大.
胡一川是新兴版画第一代木刻家的代表人物.从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都市环境中探索标语画模式的创造性利用,到30年代后期在边区和前线形成新的艺术语汇与宣传手段,其艺术创作的经历与宣传工作的实施交错并行,相互成就.外部的“环境和时间”不断变化,胡一川总能灵活应对,变换身份与意识,进而找到适合于特定观众的创作面貌与宣传方法.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实践留下深刻的启示:随时空和对象而“应变”即是艺术创作的不变规律,而艺术性与社会性是艺术家始终费心平衡的两翼.
偶然翻捡几幅山水旧作,勾起了沉潜在心底的相关记忆.乙未大年初二,雨水节气,大清早我见窗外白茫茫一片,一瞬间便心头念起:“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于是乘兴到颐和园看雪.雪不是很大,却一直在下,漫步在两堤上感觉像走在江南,空气润润的,几乎没有风,天地沉默不语,天与山与水与树,上下浑然一片,神似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的意境,清极了,静极了,空灵极了!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这样的环境很容易把思绪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氛围里去,那一刻,相关的审美体验也纷
期刊
任何传统手工艺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不同的体现,历史悠久的玉雕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融合了时代审美意识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艺术精神.当代玉雕创作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进行创新,是颇具挑战的历史性命题.杨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玉雕技艺的同时,融入绘画与设计理念,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与浓厚的时代气息.本期[案边点滴]走进杨曦工作室,请他谈谈玉雕创作方法与经验.
期刊
康定斯基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他提出的“图像—声音—情感”理论,认为绘画是由色彩、造型和线条所创造出来的音乐.在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中,他把联觉描述为从一种感官形态转移到另一种感官形态的经验现象,是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表现.而绘画与音乐空间潜在的相关性是主体的内在需要原则——艺术最本质的精神.本文通过对康定斯基绘画和音乐融合的探析,全面了解他的音乐可视化路径,以期给当代追求感官融合的数字艺术以思考和借鉴.
对艺术与空间关系,卢俊舟有着深切的体悟与认知.他不仅对有建筑师气质的空间有着非比寻常的兴味,而且对东方线条和空间美学也有着精审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书法线条、结体造型、章法结构、情感表达、象境哲思的探索与追求存有近乎苛刻的执念.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河北省盐山县文化馆学习美术,并有幸看到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的印刷品,当时我被巴比松画派画家真实再现自然的绘画深深震撼.那种自然主义创作方法与我歌颂自然、礼赞生命、追求真实的艺术理想相契合,这不仅直接影响我考大学时的专业选择,也影响了我的艺术创作.
期刊
近些年,中国画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笔墨的反思,绘画新材料的拓展运用,中国画的边界逐步变得模糊起来,面对各种艺术观念思潮的渗透,中国画家在坚守弘扬传统水墨的同时,还要冲破传统绘画的格式束缚,不断寻找与时代的契合点.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全覆盖,图像文化以其方便快捷、可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优势变得无处不在,充斥着大众的视野.
期刊
元朱文印风格静雅秀逸、工致隽美,是工稳印风的代表形式之一.“工”是元朱文印的技术手段和准则,“雅”则是审美意识和形式上的表达方式.我初学篆刻就被元朱文印的唯美和典雅所打动,所以先取法近代元朱文大家陈巨来的印风.陈巨来以简、静、纯、雅为审美标准,看似简单而平淡的作品,却饱含着丰富的传统文人精神和艺术内涵,十分难以把握,所以我综合自己的长时间习印经验,尽而在陈氏的基础上融入王福庵的印风,既保留光洁平直的线条和匀整的空间,又增加字的大小变化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还弥补多字印的创作方面的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