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的教育焦虑当纾解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洲在2015年5月15日《工人日报》撰文指出:电视剧《虎妈猫爸》近日掀起收视热潮,引发大众的共鸣。看似夸张实则对应现实的剧情,直击很多家长内心的痛点,真实而又残酷地揭露出当下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该如何培养孩子,一个家庭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如今,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问题,义务教育的普惠性得到充分实现。不过,教育资源失衡、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为了追求有限的优质资源,不少家庭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么,该如何纾解这种焦虑呢?如果仅仅寄希望于个体观念的改变,那只能掀起一点点涟漪。事实上,校长、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都需要多一份理智,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真正医治“虎妈”“猫爸”买学区房、逼孩子上培训班、托关系找人情加入择校大战流行病的良药,是国家层面推进,各地教育部门切实推行教改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探索教改模式,如对口直升、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进教师轮岗等,创新做法,都是值得点赞的创新之举。当然,要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不能只在升学方式上做文章,还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地方政府的积极推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更多家长看到教育不公的裂隙一点点弥合,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更多优质资源的涌现,育人过程中的个性保护、个人能力的充分挖掘。唯其如此,带着鲜明时代标签的教育焦虑病,才会慢慢根治。
其他文献
一、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环境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的艺术家在油画创作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艺术家对油画的创作伴随着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的灵感就是源于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和体验。当然,社会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倾向也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好的作品只有人们喜爱和欣赏才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今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钱夙伟在2015年5月20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校园越来越像“鸟笼”,已经是普遍现象。以所谓“排除安全隐患”的理由,有学校取消了单双杠、高低杠、铁饼、铅球等被认为“危险性很高”的体育项目;还有学校规定学生在下课时,只有上厕所、喝水才能走出教室门。学生正常的体育项目尚且被取消,嬉戏玩耍当然更要受到限制了。此举不仅剥夺了孩子运动、游戏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还会扭曲孩子的个性发展,最终造成体能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