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生活和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从少年时代打好数学基础,养成热爱科学的兴趣、勤思好学的习惯,不仅对于人生有重要意义,也关系着民族素质的大计。
【关键词】数学素养 思维 生活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内容的特点1、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拓展内容中有很多涉及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如实际应用类材料“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购房中的数学”都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案例和背景材料。2、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拓展内容结合教材正文内容,介绍了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欧几里得《原本》与几何画法”、“海伦与秦九韶”,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拓展内容的教学功能拓展内容的设置体现了编者试图丰富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但由于我们对拓展内容的教学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到拓展内容的使用。那么拓展内容有哪些方面的教学功能?1、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个著名的案例”、“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概率与密码”、“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九连环”、“购房中的数学”等实际应用类材料,以简练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2、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牢固知识体系通过学习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1)利用材料增进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利用材料来可以突出教材在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达到增强双基、巩固知识的目的。(2)利用材料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少材料趣味性强,如果改编成例题或思考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有不错的效果。如学习完直线的斜率后将“魔术师的地毯”作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开这个谜。(3)利用材料拓宽知识教材利用拓展性栏目对正文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宽和延伸,比如“探究与发现”栏目中设计了非常翔实的探究性活动供学生自主探究,“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设计了一些材料对正文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4)利用材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深刻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挖掘材料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中利用Venn图求解,“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中球的体积、柱体、锥体的体积都不是直接求得的,而是通过“转化”间接得到的,这里蕴含着化归的思想方法;求体积时,在保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对几何体进行变换,体现了“变换”的思想;刘徽的“割圆术”体现了极限的思想。3、利用材料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的数学课程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过程中形成和提高数学能力。拓展性栏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就充满了“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有启发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机会”。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們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
综上所述,从在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到主动用数学知识思考实践问题,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靠的就是每一节数学课的积累。要完成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按课改理念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主动地寻找实际背景;面对实际问题时,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素养 思维 生活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内容的特点1、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拓展内容中有很多涉及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如实际应用类材料“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购房中的数学”都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案例和背景材料。2、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拓展内容结合教材正文内容,介绍了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欧几里得《原本》与几何画法”、“海伦与秦九韶”,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拓展内容的教学功能拓展内容的设置体现了编者试图丰富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素养。但由于我们对拓展内容的教学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到拓展内容的使用。那么拓展内容有哪些方面的教学功能?1、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个著名的案例”、“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概率与密码”、“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九连环”、“购房中的数学”等实际应用类材料,以简练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2、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牢固知识体系通过学习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1)利用材料增进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利用材料来可以突出教材在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达到增强双基、巩固知识的目的。(2)利用材料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少材料趣味性强,如果改编成例题或思考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有不错的效果。如学习完直线的斜率后将“魔术师的地毯”作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开这个谜。(3)利用材料拓宽知识教材利用拓展性栏目对正文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宽和延伸,比如“探究与发现”栏目中设计了非常翔实的探究性活动供学生自主探究,“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设计了一些材料对正文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4)利用材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深刻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挖掘材料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中利用Venn图求解,“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中球的体积、柱体、锥体的体积都不是直接求得的,而是通过“转化”间接得到的,这里蕴含着化归的思想方法;求体积时,在保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对几何体进行变换,体现了“变换”的思想;刘徽的“割圆术”体现了极限的思想。3、利用材料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的数学课程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过程中形成和提高数学能力。拓展性栏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就充满了“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有启发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机会”。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們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
综上所述,从在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到主动用数学知识思考实践问题,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靠的就是每一节数学课的积累。要完成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按课改理念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主动地寻找实际背景;面对实际问题时,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