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的农村改建中,集中问题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文章先从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方面解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不同。从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两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大体原理。在以上两个层次分析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提出新的思路,为新农村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给予直接道理分析,第四,最后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设目标。
  关键词:乡风文明;新农村;文明;环境规划;建设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核心,这与以前建设传统农村文化建立有不同之处。在新型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方面,乡风文明强调的更多是和谐自然,特别是人与自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状态。这种朴素的原理保留了过去精华,有提倡了新时代的建设潮流,重新树立新社会主义新的思潮和文明意识,要在农村建立起文明健康的生活样式。
  一、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方面解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不同
  (一)乡村建设缺乏独特的个性,地域性特点少
  本文着重强调的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在乡风文明的建设的角度进行研讨,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研讨农村建设中的居住环境,而是要培养新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的伟大复兴之路。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建设的根本点,也是新时期农村文明建设的基准点。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建设是立足点,应该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确立点。一些村落在进行休整把一些当地村庄具有的古民居、古代的庙宇、古代浮雕、古代石桥、古井等这些具有浓厚文化遗迹的都在改建过程消失。把原本具有地方色彩的充满自然古生态文化特点的村庄逐渐变成类似城市的新型农民集中营。
  过去那种小桥流水人家,参天大树、绿色林荫都已经逐渐淡出人类的视野,这些新的乡村没有地域性和特有农村文化特点,有些乡村建设盲目城市化建设,使得家乡原有的风味、家乡地域文化风情,特别是一些具有农村小风情小院小户的韵味逐渐流失。
  (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形成惯性思维
  因为地域发展越来越紧密,小城镇可以把城市与乡村的两个原本没有联系的市场集中到一起是,市场发展可以很快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进入工厂,改善农村现在目前土地少人口繁多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农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但是随着城市与农村同时发展,但是二者发展不能划等号。当前某些乡村的领导人盲目把乡村规划与建设和城市化对等号。把一切指向标都向城市看齐。从公共基础设施到生产设施的配套都与城镇类似。广大的农村盲目的对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使得原来充满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的农村、具有乡土风情、田园丰美只能成为人类儿童期间的记忆。
  (三)农村乡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缺乏相应的考虑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发展理论需要,人类发展一旦满足基本温饱,才能开始对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精神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等方向出发。现代的农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这就对周围的环境建设以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对乡土建设需要一种正常的审美品性,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有些地方把建设农民公寓楼建成高层楼,从而忽视农民真正需要的配套设施。盲目的照搬城市小区发展模式直接套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规划,抛弃原有乡村气息房屋而盲目建高楼,破坏了原来乡村特有习俗、风貌。
  二、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大体原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表明在传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体系、素质修养、自身行为等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关系进行传承与发展。环境规划与建设是为了给服务更好于农村。
  (一)吸取历史建设经验,把未来建设作为责任
  农村的环境建设是新风文明重要元素之一,要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结合一起,要把农村环境中蕴含的魅力散发出来。需要把各种元素加以提炼,才能形成有机的自然文化生态磁场,为新时期农村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思想保障。特别是要把农村特有的丘陵、平原、山地组成自然环境与当地特有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相结合,这些都是对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文明建设形成了相得益彰的组合。
  (二)新农村环境建设需要执行可持续性发展方针
  新农村环境建设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人类对环境适应性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是建立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以清洁家园、纯净水源、清洁生产为目标。以降低污染、可持续性在利用,资源合理化为原则,来优化农民生产条件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作为立足点,通过推进废弃物资源,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实现家园清洁化、资源高效运用和农业生产无公害话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条件。
  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包含因素
  (一)提纯农村文化
  各地农村历史文化内涵,风俗习惯不同造就了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各地乡村与乡村之间也存在不同特色。当今是经济发展的时代,不同地域的农村文化吸引各种游客前来旅游,这样可以发扬农村当地文化也可以使得当地历史文化得到释放。这种文化应该在一定原则进行提纯,这样不但能保存文化,还能促进文化发扬光大,还能形成良好文化磁场。
  (二)塑造环境特色
  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时代的农村。例如以红色文化出现革命村、以进士文化而出名的书香人文村、有秀美景色旅游观光才能、以及客家文化出门客家民居村、或者以打造生态农业出名的生态庄园农村、还有以小家小院的山青秀美的田园村。这些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都是根据自己当地特有文化习俗而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当地山川优势,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物相结合,形成了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模版。
  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目标
  农村环境规划应该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应该把广大农民需要放在第一位,坚持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好,结合改善乡村供水设备,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搞好乡村电网和电站等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水电站修缮,解决农民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的问题。搞好公路设施建设,进来村村铺路,有利于农副产品运出,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使用新型的能源,减少农村污染,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使用,例如沼气、风能、太阳能。最后要加大推进农村教育,只有发展好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才是发展生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玉浸.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之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3).
  [2]农业部调研组.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吴海峰.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07(06).
  [4]聂春华.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审美范式-从阿诺德柏林特出发[J].河南社会科学,2007(04).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局)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泉州市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探索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基层水利工作水平。  关键词: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为基层水利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组织与机构形成的有机整体。2011年,中央、国务院出台1号文件聚焦水利,对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把握历史机遇,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设施栽培所用的土壤,以排水良好、有机质多的为宜。栽植前应行深翻,以改善其物理性。栽植后,由于密度较高,难于深耕。在生长开始时,应进行10厘米左右的浅耕。有条件的最好在发芽前
近几年,随着果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在一些成龄果园苹果花叶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生产上,许多果农把苹果花叶病误以为是缺铁造成的黄叶病,猛喷硫酸亚铁,不仅无效,而且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实,苹果花叶病与黄叶病是有根本区别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害。    1 表现症状不同    1.1 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树叶呈现各种类型的斑驳状。典型的病斑沿叶脉扩展退绿变黄,其余部分仍为绿色。发病较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广西梧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领导班子成员于近日专程远赴广东省市桥市,走访慰问梧州二轻联社系统健在的抗战老兵胡亨同志,为抗战老兵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广西梧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慰问抗战老兵一行成员来到曾经在梧州二轻联社系统工作过的91岁抗战老兵胡亨同志家中,与抗战老兵亲切交谈,关心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子女工作生活情况,仔细聆听老人参加抗战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