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方法 按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合格病例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变量和术后PONV发生的关系.术后6 h及24 h内发生的恶心或呕吐为本研究的结局变量.结果 研究期间共492例有效病例.24 h内有218例出现PONV,发生率为44.3%.6 h内出现PONV的为161例,发生率为3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妇科手术术后24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为PONV史和围术期阿片类药物应用;而术后6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为PONV史、全身麻醉及术毕寒战;两者的保护因素同为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的应用.结论 对于妇科手术而言,先前PONV史可增加本次手术术后PONV的发生,应当加强预防;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提高术后24 h内PONV发生的风险;而全身麻醉及术毕寒战则使术后6 h内PONV的风险增高;围术期应用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可降低术后6 h及24 h内PONV发生的风险。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造影的诞生开创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新纪元,随后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地位.但是,冠脉造影并非十全十美,其最大缺陷是不能显示血管壁,而动脉粥样硬化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恰恰是血管壁的变化.血管内超声可以看到血管壁但必须将导管插入冠脉内,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冠脉CT可以从静脉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这种无创显示冠脉解剖结构的方法在这两年迅速被心内科医师接受。
期刊
患者男,73岁,以"无痛性黄疸2周"主诉入院.询问病史:患者2个月前出现间歇性餐后右上腹部不适,无发作性腹痛,无右肩背部放射性痛,腹部不适可自行缓解.近2个月自觉人体渐消瘦,食纳可,二便尚正常.近2周皮肤、巩膜渐明显黄染,大便呈陶土色.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特殊异常,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莫菲征(Mophy)阴性.白细胞计数10.9×109/
期刊
本组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34岁,平均13.7岁;病程0.5~6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尿崩症3例,尿量3200~6500 ml/24 h,视力障碍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内分泌障碍3例,颅内压增高3例.实验室检查:尿比重1.003~1.008 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生长激素低下4例.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肿瘤体积≤3 cm
期刊
目的 分析华西医院地震伤员所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特点,并与同期非灾区患者分离MRSA进行同源性比较.方法 使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以及DiversiLab细菌同源性分析技术对地震住院伤员所分离出的5株MRSA与同期非灾区的住院患者分离的6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株MRSA的基因图谱分为5组(A-E组),地震伤员MRSA分布为A组1株、B组
目的 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VTE-A组和VTE-B组,每组72只,分别采用单纯阻滞左股静脉血流和阻滞血流+注入凝血酶0.06 U/kg的方法制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观察大鼠患肢肿胀发生率和股静脉血栓阳性率.DVT建模后第1、4、7天,处死2组大鼠各6只,行左股静脉病理学检查;另取2组大鼠各18只,取出左股静脉血栓,注入右股静脉,制备DVT
病历摘要  患者女,34岁,因"间断右腹痛,腹泻伴发热1个月余"急诊入院.患者在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及中腹部持续性绞痛,伴腹胀、腹泻.大便每日4~5次,为淡黄色水样便,伴里急后重;不伴恶心、呕吐.腹痛1 d后出现发热,为弛张热,体温最高40℃,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后无明显好转。
期刊
目的 探讨糖调节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动态血糖谱及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的特点.方法 选择20名糖调节正常的PCOS患者作为研究组,20名正常女性为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75 g口服匍萄糖耐最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析比较CGMS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三餐后的血糖峰值及达峰时间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对照组、PH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PH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PH组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80μg/g;2个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辛伐他汀干预PH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大鼠自注射野百合碱或生理盐水当日开始以辛伐他汀2μg/g
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26例脊柱肿瘤患者,其中巨细胞瘤5例,乳腺癌转移6例,肺癌转移8例,浆细胞瘤2例,肾癌转移3例,淋巴瘤2例.手术采用脊柱后正中切口,经椎弓根骨膜下切除椎体,用椎间融合器做前方重建,后方节段性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全部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6 h,平均出血量
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是近年提出的又一急性心脏综合征.目前国内尚少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