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家长做错了什么(上)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厌学,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研究显示,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心理四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许多值得家长反省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導师邢昊荣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最好的学习状态是“适度紧张”,即对所学内容达到初步掌握的程度之后,再用初步掌握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牢固。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降低学习效率,进而厌学
  主持人:今天来参加沙龙的家长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孩子厌学。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打算用两期的篇幅来讨论。丑话说在前头,我们的讨论会深入剖析家长的言行和心理,如果让您感觉不适,切勿见怪,我们的目的不是打击家长,而是拯救孩子。
  钟佐嘉(15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今年上初三,本来他学习成绩挺好的,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沉迷手机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三天两头请假不去上学,上周居然提出休学一年。老师说,我儿子挺聪明的,如果不厌学,考上重点高中没问题。我想了各种办法,那臭小子就是不配合,我和我老婆快被他逼疯了!
  岳晓斌(12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学习成绩挺好的,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为了让她进入好一点的中学,我给她报了几个补习班,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没想到,补习班刚上两周她就拒绝再去,说自己快崩溃了。我知道孩子学习压力大,但考不上重点中学压力不是更大吗?请问,孩子厌学究竟是什么原因?
  邢昊荣:厌学是长期困扰中小学生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心理四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许多方面值得家长们反省。换言之,孩子厌学,家长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甚至很大一部分责任。不知这话家长朋友们是否接受?
  钟佐嘉:邢教授不必客气。您说对了,我们痛改前非;您没说对,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邢昊荣:首先,家长逼孩子过度学习是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
  岳晓斌:过度学习是指孩子学习过于刻苦吗?
  邢昊荣: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是“适度紧张”,简单地解释就是对所学内容达到初步掌握的程度之后,再用初步掌握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牢固。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即学习的效果逐渐下降,引起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以及厌倦、沮丧、烦躁等负面情绪。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过度学习状态,很容易发展为厌学。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拔苗助长没有好结果,但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或把孩子当作家族社会经济地位提升的希望,无节制地逼迫孩子学习,不许孩子玩耍、娱乐。这样做,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更是无视孩子天性的反科学行为。这样的家长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排斥所有对提升学习成绩没有帮助的事,无形中给孩子制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主持人:您能具体说说孩子的感受吗?
  邢昊荣:有个性的孩子会反抗家长的逼迫,拒绝学习就是反抗的手段。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有些孩子比较听话,做事总是看家长的脸色,很容易把家长的严苛要求内化,对自己也要求极高。这样的孩子总是强迫自己过度学习,用学习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即使不得不休息和放松,也会充满自责和内疚。
  岳晓斌:我女儿是听话的孩子,但我真的不知道她已经达到了用功的极限。
  邢昊荣:您不知道,其实孩子也不知道,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最后,孩子对学习会感觉越来越疲惫、恐惧和厌恶,甚至出现生理症状,比如一做作业就双手颤抖、一上课就心跳过速、一考试就头痛眩晕等。
  钟佐嘉:真是过犹不及啊!以后,我再不敢逼儿子过度学习了。
  人们做事的愿望与工作效率呈倒U形的曲线关系,愿望强度适中时,工作效率最佳,愿望强度超过一定水平,工作效率就会随愿望强度的上升而不断下降
  主持人:孩子厌学,家长还可能在哪些方面做错事?
  邢昊荣:请问各位家长,你们平时是怎样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
  罗春明(8岁男孩的爸爸):我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所以我经常对儿子说,你一定要考上复旦大学,至少要取得研究生文凭,否则就不配做我的儿子。我这是激将法。
  刘家云(10岁女孩的妈妈):我经常对女儿说,我和她的酒鬼爸爸早就没感情了,之所以不离婚,都是为了她,想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如果她想救我出苦海,就必须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养活我。我这样说是半真半假,我不需要她养活,只是想让她更努力地学习。
  杨晓蓉(17岁女孩的妈妈):我对女儿说,当初生她的时候,爷爷奶奶见是个女孩,非常不满,甚至拒绝帮忙照看。所以,她必须为我、为她自己争口气,用好成绩回击他们,做女人不能被人瞧不起。我不是在挑拨祖孙关系,只是想让孩子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邢昊荣: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鼓励方式都属于情感绑架。所谓“情感绑架”,就是用道德和情感关系来胁迫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使对方无法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善于用情感绑架的手段向孩子施加压力,迫使孩子遵从家长之命努力学习。
  刘家云:只要能让孩子刻苦学习不就行了,何必计较用什么方法呢?
  主持人:事实上,您的鼓励方法没能让孩子长时间刻苦学习,孩子反而厌学了,所以,我们必须计较计较。
  邢昊荣:孩子年龄尚小,用稚嫩的肩膀承担家长人生圆满的责任,实在是太沉重了。孩子过度渴望成功,就会极度害怕失败。成功的愿望越强烈,越容易患得患失,过于焦虑,进而厌学。
  罗春明:成功的愿望难道不是越强烈越好?不是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
  邢昊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们做事的愿望与工作效率呈倒U形曲线关系,愿望强度适中时,工作效率最佳,愿望强度超过一定水平,工作效率就会随着愿望强度的上升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愿望会使人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
  罗先生要求儿子的学业成就不低于自己,刘女士要求女儿拯救自己,杨女士警告女儿有可能失去家族地位,这些愿望与学习联系起来就显得太强烈了。要命的是,这样的愿望都是那么冠冕堂皇,孩子只能接受。但是,这些愿望都不是孩子自己的愿望,即使他们被迫接受也不能转化为学习效率。换言之,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缺乏内驱力,因而学习起来特别痛苦和压抑:一方面非常希望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不佳的成绩,久而久之,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到考试就紧张,于是开始厌学。
  (未完待续)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德国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除了每周3小时的体育课外,很多中小学生还会上学校的体育选修课,放学后参加足球、排球、曲棍球等训练。此外,不少德国家长会根據孩子的兴趣送他们去校外体育教育机构或俱乐部。  除了体育锻炼以外,德国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玩耍中学习提升自理能力、加强规则意识等。上小学后,孩子被送去参加童子军磨难训练营。他们自己背着帐篷、睡袋、食品、炊具、餐具和衣服等必需品行军,除此之外还要参加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