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伊面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汀州府的伊秉绶(1754-1815)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他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在广东惠州、江苏扬州任知府时,为官清廉,政绩优良。扬州百姓为他塑像奉祀于“三贤祠”。
  伊秉绶的隶书自出机抒,雅拙朴茂,奔放不羁,有汉简风韵和清人意趣。据说乾隆建成“承恩殿”,下诏群臣书写匾额。乾隆最终选中了伊秉绶书写的隶书。从此,伊秉绶清雅古朴的隶书名扬四海,有“一两金子一个字”的传说。
  伊秉绶两次任扬州知府,他在扬州任职期间,特别喜欢结交名人雅士,尤其喜欢与文人墨客宴游唱和。对来访的客人,不论亲疏远近,只要谈得来、投脾气的,他一律设宴款待,有时一场宴席未散,又有客人登门来访,不管来客多少,都要重新摆宴席。因此,伊府常是一席接一席,厨师要不停地买菜做饭,疲于奔命,叫苦不迭。另外,每天长时间设宴陪客,也让伊秉绶感到力不从心。
  为了既方便又不失体面地招待好客人,经过思考和实践,伊秉绶让厨师用鸡蛋加水和面,擀成面条,卷曲成一个个小团,然后放在花生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收藏好。食用时放在碗里,放好佐料蔬菜等,再用滚烫的鸡汤一冲,就成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了,用它来招待过了用膳时间的客人或零星散客,非常方便,客人发现面条爽滑香口,与众不同,也皆大欢喜。很快,这种制作面条的方法传了出去,街坊百姓食后,普遍认为既方便又快捷,故家家户户都模仿着做,成为一种流行小吃,因为这种面是伊秉绶发明的,因此叫做“伊面”。又因为当时伊秉绶故乡——闽西宁化县隶属汀州府下辖8县之一,伊公书法落款均为“汀州伊秉绶”,因此在广州、扬州菜馆,这种鸡蛋面叫做“汀州伊面”。它相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汀州伊面”是将蛋面用油炸后储存,吃时以汤煨制,是如今众人皆知的方便面(速食面)的祖先。据说现代方便面之父——日籍华人吴百福(安藤百福),就曾受到启发,借鉴了伊秉绶在面粉中加鸡蛋的做法,于1958年8月,吴百福率先在大阪成立“日清食品会社”(日清工厂),推出在面粉里加动物骨髓等营养物质的“鸡丝速食面”(后叫生力面)。它一问世,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席卷东瀛,震惊全球,订单源源而来,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时至今日,一些厂家仍把生产出来的方便面称为“伊面”,如“三鲜伊面”、“牛肉伊面”、“鸡味伊面”。
  要想把“汀州伊面”制好,必须选用上等精粉做主料,每500 g精粉配200 g鸡蛋和适量猪油,将面粉揉搓到筋度均匀才制面条。煮面时火力要猛,水要沸腾,面条刚熟即捞起,过冷后再炸,炸面时要掌握火候,一锅只能炸一团。这样炸出来的“伊面”体积特别大,面条粗短,外型美观,松化洁白,爽滑香口。
  煮食“伊面”时要讲究方法,把熬好的高汤(或鸡汤)去渣,然后用中火煮到95℃(汤的温度切勿达到沸点)时投入“伊面”,浸煮10 min后便可捞出。浸煮时间不可太久,否则面条会因吸汤过多而松散。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佐料,如韭菜、鱼露、虾米或各式酱料。喜欢吃甜食的也可煮成“甜奶伊面”。
  1987年,广州出现了“彩色伊面”,可用它在碟中拼成图案上席,这样更受食客欢迎。它是用红萝卜汁、菠菜汁、橙汁分别制成红色、绿色和金黄色的“伊面”,更受食客喜爱。
  “伊面”这道美食和伊秉绶“拙朴为本,自出机杼”的崭新书风,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清朝一代的大书法家,居然能在中国近代饮食史上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这应是他本人所始料不及的吧。
其他文献
国家食药监总局会同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在发布会上证实,我国将成立食品药品违法侦查局,以加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并表示此项计划有望很快落地。  “食药警察”怎么选出来的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华敬锋副局长表示,成立专门食药犯罪侦查局的问题已酝酿一年有余,目前公安部、食药总局等部门正在协调,这项工作将很快有一个结果。“食药警察”将从中央到地方,成为一支覆盖全国,打击食品药品
猪五花肉,即猪肋骨下面的一片较大的肉,有些地方称其为奶脯,其特点是肥瘦相互夹杂,五花三层。若细说还有“上五花”和“下五花”之分。通常看,“上五花”脂肪较厚,肥多瘦少,而“下五花”脂肪较薄,肥少瘦多。在家庭食用时,“上五花”大多是用来烤油,而“下五花”较适于做菜。我们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利用猪的“下五花”肉作为主料来制作家常菜肴的。  例一、汆白肉  这是一款较具东北特色的家常菜,而且在塞外飘雪的冬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
“现代主义”和“台湾文学”是我多年关注的课题,两者都在全球化加速的21世纪初受到不小冲击,产生了一些质变,使得许多旧有的研究典范不再适用,鞭策我们去探寻更具诠释力的分析框
一日三餐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但也有个别国家一天吃一顿,也有的吃四五六顿,进餐时间也各不相同。  我国习惯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7点左右,午餐一般在12点以后,晚餐一般在19点以后。亚洲菲律宾晚餐一般在19~20点才开始,部分国家则在21~22点才进晚餐。斯里兰卡的一日三餐相隔时间较长,早餐6点30分左右开始,与中国近似,但午餐则在13点以后,晚餐在21点以后。  此外,欧洲的意大利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