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2009-2015年河南省登封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PFGE分子型别特征。方法采集登封市2家医院临床诊断为副伤寒病例患者静脉血,利用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API20E肠杆菌科系统生化板条鉴定后使用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
【机 构】
:
450016 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452470 登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450016 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450016 郑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009-2015年河南省登封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PFGE分子型别特征。
方法采集登封市2家医院临床诊断为副伤寒病例患者静脉血,利用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API20E肠杆菌科系统生化板条鉴定后使用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
结果从248例患者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1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抗原式为1, 2, 12: a:-。1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广谱合成类青霉素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为83.3%,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的耐药率分别为29.4%和31.2%;对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为17.5%;对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萘啶酸(NAL)的耐药率为62.6%,对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OR)的耐药率为19.3%和26.4%;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的耐药率为22.8%和47.9%;对氯霉素类抗生素(CHL)的耐药率为19.2%;对增效磺胺类抗生素甲氧苄氨嘧啶(TMP)与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为24.2%和58.6%;对四环素(TET)的耐药率为46.7%。1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耐2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为109株(86.5%),其中耐2~ 3种的为9株(7.1%),耐5~ 8种的为76株(60.3%),耐9~ 10种的为17株(13.5%),耐11~ 12种的为7株(5.6%);三代头孢类抗生素CAZ、CTX,一代与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NAL、CIP、NOR,氨基糖苷类抗生素STR耐药率总体呈年份上升趋势;经XbaⅠ酶切与PFGE后,126株甲副菌株获得14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 98株不等,相似度为64.10%~100.00%,PTYA1、6、9、10为其主要优势带型。
结论河南省登封市临床分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聚集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咽喉或颈段食管癌切除后同期使用游离空肠瓣(FJF)修复缺损的疗效,以及综合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间58例咽喉部或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手术时均采用FJF修复。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血管危象7例(12.1%),其中抢救成功2例,FJF坏死5例,FJF手术成功率为91.4%(53/58)。下咽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9.3%,颈段食管癌患者的2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联合洛铂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肺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腋部皮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裸鼠分为对照组、艾瑞昔布组、洛铂组和艾瑞昔布联合洛铂组(联合用药组),并给予相应的药物,观察裸鼠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埃兹蛋白(Ezrin)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zrin和E-cadh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至2014年间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按照肿瘤直径进行1∶1配对,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术后营养状况及短期预后。结果共入组胃间质瘤患者100例,年龄为(58.99±10.41)岁。其中开腹组50例,腹腔镜组50例。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58±10.43)岁和(5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转移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癌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术,其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1例,胃间质瘤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手术方式均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供体均为尸体供肝。结果4例患者肝移植手术顺利,术后早期恢复好,且生活质量良好。胰腺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移植术后4年半,肝脏肿瘤复发,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至今无瘤生存。直肠神经内分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IST)消化道出血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消化道出血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00例GIST患者根据消化道出血情况分为消化道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143组)。在消化道出血组中,肿瘤直径为1.8~22.0 cm,平均为6.5 cm;肿瘤位于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联合顺铂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PKH26染色法确定肝癌Bel7402-V3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单克隆抗体15D2识别的抗原蛋白与PKH26阳性细胞及上皮特异性抗原(ESA)在Bel7402-V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检测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的15D2阳性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以及15D2对Bel7402-V
目的分析TEXT与SOFT联合分析(以下简称联合分析)及SOFT试验结果公布前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OFS)辅助治疗的应用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绝经前、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经多学科讨论制订辅助治疗方案,分析联合分析及SOFT试验结果公布前后OFS辅助治疗的应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454例患者入组,其中114例(2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原发初治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集患者清晨空腹时肘静脉血,检测患者外周血中D-D、FIB和PLT水平,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离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TC的表达,分析D-D、FIB和PLT水平与CTC及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9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D-D、F
目的研究小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减少其感染麻疹病毒的免疫策略。方法采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母亲及其新生儿出生时(0)、3、5和7月龄血清,采用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结果共纳入689名母亲及691名新生儿(其中双胞胎2对)。母亲血清麻疹抗体浓度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8 mIU/ml和81.6%,新生儿分别为732
目的分析N-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PubMed、EBSCO等文献数据库,纳入N-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死亡风险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纳入其中7篇含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N-亚硝胺显著增加消化道癌症的发生风险(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