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引发学生运动损伤问题的原因,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降低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提高高中学生运动训练的成效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高中损伤特点损伤原因预防对策
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不但会影响正常的训练活动的进行,影响训练任务的完成,而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负面的作用。因此,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并注意树立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意识的进行防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
根据笔者的运动训练经验,在针对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从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种类和时间两个方面对高中运动训练过程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其中,从运动损伤出现的种类的角度来看,在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最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种类依次为踝关节扭伤、关节韧带拉伤、膝关节劳损、腕关节劳损以及腰肌扭伤等几种。而据分析之所以在高中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多以上述的几种最为多见,主要是因为在高中运动训练中,田径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掷以及跨栏等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均较高,特别是对足踝部位、腿臂部位等部位的要求更是如此,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运动训练的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还较低,无法负担较高的运动负荷,因此,在运动训练中一旦出现急于求成的情况,就极易引发运动损伤,而且由于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在这些运动中不但负担着身体的重力,还要积极的参与各项运动,因此,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问题。
其次,从运动损伤出现的时间上来看,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学生运动损伤的高发期,其它月份相对来说,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则要相对较低。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是因为,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体育高考生面临体育术科考试的准备时期,运动训练的任务比较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随着运动训练的负荷逐渐加大,学生的训练水平一旦跟不上,无法适应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训练,就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
二、高中运动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而针对高中运动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在高中运动训练中引发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工作时,由于受运动训练任务和运动训练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早出成绩,往往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突击”的问题,违背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其次,在高中运动训练中,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甚至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来应付正常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以至于在进入真正的运动训练时,机体由于准备不足,没有进入相应的运动状态,而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再次,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疲劳训练或者是带病训练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一般较差,一旦教练员所安排的运动训练量超过了其身体的最大承受能力就会使得其身体的疲劳和伤病问题加重,从而导致机体的机能下降,而机体的机能下降则会直接造成技能下降,使得学生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往往会因为力不从心而出现各种技术错位,引发运动损伤。
最后,场地器材的问题。场地器材方面的问题也是高中运动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因素。例如: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训练场地不平成,学生在进行跑跳训练时,一旦落地时重心不稳,就极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三、高中运动训练中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建议
根据以上所分析的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特点和原因,为了更好的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降低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笔者基于自己的运动训练经验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工作,并注意运动训练的安排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杜绝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错误做法。
其次,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给予准备活动充分的重视。教师应注意向学生讲解开展准备活动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在思想让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注意将准备活动与运动训练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的机体通过准备活动的开展进入良好的运动训练状态,充分做好运动训练的准备。
再次,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运动训练情况还应注意观察学生运动训练的恢复情况,针对学生的运动训练中的疲劳问题及时的做出干预,并注意根据带病训练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运动训练进行特殊安排。
最后,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运动训练的场地和器材设施。不但要注意加强运动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工作,而且还要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来及时的排除运动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严小虎,谢恩杰.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02).
[3] 李立群,戴群.竞赛特质焦虑多维结构与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关系:直接影响效应和调节效应[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01).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引发学生运动损伤问题的原因,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降低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提高高中学生运动训练的成效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高中损伤特点损伤原因预防对策
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不但会影响正常的训练活动的进行,影响训练任务的完成,而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负面的作用。因此,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并注意树立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意识的进行防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
根据笔者的运动训练经验,在针对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从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种类和时间两个方面对高中运动训练过程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其中,从运动损伤出现的种类的角度来看,在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最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种类依次为踝关节扭伤、关节韧带拉伤、膝关节劳损、腕关节劳损以及腰肌扭伤等几种。而据分析之所以在高中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多以上述的几种最为多见,主要是因为在高中运动训练中,田径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掷以及跨栏等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均较高,特别是对足踝部位、腿臂部位等部位的要求更是如此,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运动训练的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还较低,无法负担较高的运动负荷,因此,在运动训练中一旦出现急于求成的情况,就极易引发运动损伤,而且由于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在这些运动中不但负担着身体的重力,还要积极的参与各项运动,因此,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问题。
其次,从运动损伤出现的时间上来看,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学生运动损伤的高发期,其它月份相对来说,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则要相对较低。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是因为,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体育高考生面临体育术科考试的准备时期,运动训练的任务比较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随着运动训练的负荷逐渐加大,学生的训练水平一旦跟不上,无法适应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训练,就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
二、高中运动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而针对高中运动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在高中运动训练中引发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在开展高中运动训练工作时,由于受运动训练任务和运动训练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早出成绩,往往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突击”的问题,违背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其次,在高中运动训练中,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甚至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来应付正常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以至于在进入真正的运动训练时,机体由于准备不足,没有进入相应的运动状态,而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再次,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疲劳训练或者是带病训练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一般较差,一旦教练员所安排的运动训练量超过了其身体的最大承受能力就会使得其身体的疲劳和伤病问题加重,从而导致机体的机能下降,而机体的机能下降则会直接造成技能下降,使得学生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往往会因为力不从心而出现各种技术错位,引发运动损伤。
最后,场地器材的问题。场地器材方面的问题也是高中运动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因素。例如: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训练场地不平成,学生在进行跑跳训练时,一旦落地时重心不稳,就极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三、高中运动训练中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建议
根据以上所分析的高中运动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特点和原因,为了更好的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问题,降低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笔者基于自己的运动训练经验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工作,并注意运动训练的安排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杜绝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错误做法。
其次,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给予准备活动充分的重视。教师应注意向学生讲解开展准备活动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在思想让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注意将准备活动与运动训练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的机体通过准备活动的开展进入良好的运动训练状态,充分做好运动训练的准备。
再次,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运动训练情况还应注意观察学生运动训练的恢复情况,针对学生的运动训练中的疲劳问题及时的做出干预,并注意根据带病训练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运动训练进行特殊安排。
最后,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运动训练的场地和器材设施。不但要注意加强运动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工作,而且还要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来及时的排除运动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严小虎,谢恩杰.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02).
[3] 李立群,戴群.竞赛特质焦虑多维结构与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关系:直接影响效应和调节效应[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