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白色糠疹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色糠疹(PA)是一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皮肤病,以儿童和年轻人面、颈、躯干上部和四肢近端的色素减退斑为特征。作者在诊所观察到伴明显的,中心带蓝色色素沉着的PA病例,对这些病例作者建议命名为色素性白色糠疹(pigmenting pityriasisalba,PPA)。

其他文献
例1.女62岁.为治疗甲真菌病,服伊康唑100mg,每日2次.5周后诉不适、恶心、右胁痛,大便呈灰白色、尿色深,停用伊康唑.无酗酒、手术或输血史,亦未用过其他药物.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593U/L(正常40~12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4U/L(正常<2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7U/L(正常<25U/L).超声检查发现肝脏轻度增大.2周后出现瘙痒,体重减轻和黄疸.
期刊
1991年7月在非洲男性人群中进行了以清晨首次尿或较长时间(至少4小时)不排尿后的首次尿(FVU)标本筛查尿道炎并对其病原微生物进行了评估,同时也检测了尿路的血吸虫病.共采集了248例15~54岁男性的FVU标本,其中性传播疾病(STD)门诊病人55例,内科门诊病人151例以及埃及血吸虫病高流行区村民42例.标本用浸渍片法作白细胞酯酶(LE)试验.
药物可恶化银屑病时有报道,已知可使本病恶化的有锂制剂、β-阻滞剂、抗疟药和非类固醇抗炎药等。主要的临床表现在:激发银屑病的发作、促使新的皮疹发生,对银屑病治疗抵抗,促使转变为脓疱型或红皮病型。
期刊
13-顺维甲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已被公认。早期的治疗结果表明在疗后病情的改善,有希望长期维特。该文对应用一般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痤疮患者在应用13-顺维甲酸治疗后的长期效果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已报告外用0.1%全反维甲酸能改善日光老化皮肤的皱纹和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本文作者对296例光损性面部皮肤进行了为期24周的双盲、随机、多中心观察的研究。以评价含不同浓度全反维甲酸新型润肤霜对日光老化性皮肤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维甲酸浓度分别为0.05%,0.01%及0.001%。用赋形剂作对照,每晚使用一次,连续24周。病变程度,每个中心评价标准一致,共分为0~9级。选择的病例皆为轻、中度皮肤光损害
期刊
透明质酸(HA)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特别在软骨及滑膜中含量较高,近来有报告表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患者的氨基葡萄糖聚糖(GAG)代谢异常,血清透明质酸(SHA)升高,尿GAG排泄增加,本文对SHA与PSS的关系进行了进-步探讨.31例PSS患者,以掌指关节为界,按皮肤受侵范围分为两组;近端PSS和远端PSS.近端PSS15例,平均年龄50.911.8岁,平均病程12.3年;远端PSS1
期刊
介绍了1991年海参威边区中心进行的性传播疾病的工作经验。该诊所在原来边区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由有经验的性病专家接待病人,患者按顺序登记,编号,此编号是唯一的索引,按此索引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登记,并译成密码。患者直接给工作人员报酬,并取得有财务证明的收据。
期刊
最近的资料表明外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接触过敏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多见, 本文扼要介绍了目前对该问题的有关认识, 包括临床诊断的方法。
报道了1987~1990年香港地区社会卫生性病诊所分离的淋球菌(NG)对抗生素的敏感性.4年中共分离到14528株NG,菌株数目呈稳定下降,从1987年的5971株下降到1990年的2039株.
期刊
为了进-步核实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动态表现,作者对与其他年龄、性别、体质和类型梅毒患者相仿的84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检测.采用特异单克隆抗体和放射免疫扩散法.对照组为13名健康人.
期刊